张凡:“一盘棋”才能有中国制造的“新版图”

张凡:“一盘棋”才能有中国制造的“新版图”

在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进军的过程中,各省市应当如何作为?日前,工信部传出消息,《“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修订,将于近期印发。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突出所专所长,打造中国制造“新版图”。    

“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这16个字凸显出国家对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前瞻与思考。立足国情,我国各地发展水平参差,资源禀赋各异,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等一系列任务。一方面,不少地方新兴制造业蓬勃发展,比如深圳的无人机、株洲的“动力谷”、武汉的“光谷”等都呈现出新气象;同时,某些传统行业正日趋难以为继,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新兴产业如何布局?传统行业如何突围?形势迫切,任务艰巨,以分省市指南廓清各地功能定位,鼓励和引导各地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势在必行。    

因地制宜,说易行难,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制造业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既不能脱离市场的有机调节,更需要政府在全国层面的统筹规划。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产业发展出现了高度同质化倾向,一说搞建设,就不顾发展需要,先建几个大厂区出来;一说搞创新,就不顾自身禀赋,先建几幢孵化器大楼出来;一说搞文创,就不问文化积淀,先建几个创意园区出来,结果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不说,还会加剧产业冷热不均,造成布局失衡。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发展,就要用好政府这只手,实现精准发力,以协作思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产业的优化布局。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如果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是要各地自由发挥、释放活力,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重调整布局,注重发挥整体效能,注重协作的合力效应。当下,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风口,拥有了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的机遇,面临的各项资源约束在缩紧,容不得半点浪费。越是到跃升的紧要关头,就越需要立足区域特点,强调发展的统筹性、协同性、系统性。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下,通过各地不同的发展路径,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寻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    

具体路径的差异性,是立足各地的发展实际,亦是为了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如果把制造业强国视为行至彼岸的最终目标,那么各地的发展便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造成一支团结一心、分工协作的队伍,为着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奋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