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后,我开始有了自己的自行车。上学或者放学,我的车上从来都有同学搭车,有时车梁后座各坐一个人,那样子在马路上很是招摇。我觉得最过瘾的是下午放学后,骑车到十几里远的通县西门邮局去买报刊。那个时期,我已经开始喜欢文学,模仿着写一些小说、散文,偶尔发表一两篇,拿到样刊会独自激动好长时间。特别是拿着二三十元的稿费,颇觉得自己真的像有钱人了,买报刊一买就五六本。记得常买的刊物有《丑小鸭》《青年作家》《小说创作》《春风》《青春》等。再有就是骑车到商店给家里买菜,葱头、土豆、柿子椒、西红柿、萝卜,一买就够吃三天的。见我如此,母亲打心眼儿里为我高兴。如今,《丑小鸭》《小说创作》《春风》等文学刊物都不见了,每想到过去的美好,我的内心总会觉得十分的伤感。
高中二年级那年夏天,我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一个人骑车到大运河边上看看。我的家乡双桥农场位于北京长安街东部沿线南侧,通惠河纵穿全境,在通县东关与大运河交汇。我那时已经知道,在通州有个了不起的作家叫刘绍棠,他高中期间在中学课本上就看到了自己的小说《青枝绿叶》,后来他因写了大量的以大运河题材为主的作品,被文学界誉为“大运河之子”。我当时就想,我要到大运河看看,要拜刘绍棠为师,要成为农场里的刘绍棠。
我骑车到大运河是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过去从来没有去过大运河,具体怎么走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顺着通县新华大街往东走,什么时候出了县城,看到了一条大河,就看到了真正的大运河。我本以为要骑很长的路,想不到四十分钟就到了,我在大运河边瞭望了一会儿,见有几个钓鱼的人,就问他们知道刘绍棠住哪里吗?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上下打量了我一下,问你打听刘绍棠干什么?我说我要向他学习写作。那人说,我们也不知道他住哪里,可能住在北京城里吧。我一听,感到很失望,心想,刘绍棠写大运河,他不住在大运河边肯定不行。于是,我沿途又问其他人。有个机关干部模样的人告诉我,你到县文化馆问问吧,听说刘绍棠经常到那里去讲课。我听罢,觉得很是兴奋,便一路打听来到位于西海子公园旁边的文化馆。此时,已是晚六点多钟。还好,文化馆负责文学辅导的刘祥老师还没有下班。这样,我们两个在他那间不大的《运河》编辑部攀谈起来。刘老师告诉我,刘绍棠现在住北京城里,不过他倒是经常回通县。我问,什么时候能见到刘绍棠老师呢?刘祥老师笑着说,那得看缘分。一个小时后,我离开了通县文化馆,临行刘祥老师送了我两本《运河》杂志和两本稿纸,我至今还在书柜里保存着。一年后,我在北京作家协会举办的一次文学培训班上见到刘绍棠老师,从此与先生有了十几年的交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