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反映了现代战斗力和生产力生成的规律,体现了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创强军兴国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打造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赢得信息时代国家战略优势的先手棋

创新资源通常分布于国家安全和发展两大系统。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就是在军和民两大创新体系之间建立一个双向开放系统,统筹政府、军队、公众以及军民双方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支撑保障部门等多个主体,整合军民双方的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各类要素,形成以富国强军为战略指向的国家一体化创新体系。

放眼世界,打造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赢得信息时代国家战略优势的先手棋。以航空、航天、核能、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20世纪技术发明,大多是起源于军事领域,而后带动民用。进入信息时代后,人类已进入军民技术通用时代,一些领域的民用科技已经大大领先于军事科技,重大先进科技往往先发轫于民用领域再向军事领域拓展。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谁想占领时代制高点,谁就必须打破军民壁垒,形成一体化国家创新能力。在这一战略共识驱动下,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强部署、调整创新体制,整合军地优质资源,构建向全社会开放的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面对浩浩荡荡的世界军民科技融合大潮,不融则败,缓融则衰,只有努力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才能牢牢把握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导权。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具有强大的战略需求

其一,这是科技兴军之基。大幅提升我国军事能力,必须突破战斗力生成的高新技术瓶颈。近些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不少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入推进军民协同创新。目前,75%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但获准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民营企业数量和比重还不多,在卫星资源、大气与空间环境预测预警以及空域、海域、电磁频谱等领域,也都存在军地各部门各建体系、自我发展的问题。要在先进武器装备研发等军事能力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必须进一步清除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障碍,形成军民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其二,这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之举。改革开放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以高铁、核电、卫星为代表的高端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但科技大而不强、虚胖体弱问题仍十分突出,原始创新、基础创新、集成创新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个重要根源在于科技创新的军民分离。要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拆除军民科技之间的藩篱。从这个意义上说,军民融合是一场科技创新能力再生的革命。赢得这次革命,我们就能获得强大的科技协同创新效应,助推我们在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其三,这是促进两大建设融合发展之道。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发展水平本质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当今世界竞争体系中的动态位势,也反映着国家发展和安全所倚重的经济技术基础性质。我国是在经济技术总体落后的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的,通过社会资源大整合,建立起领先于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对当今中国而言,要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长远性、稳定性的融合发展,根本路径是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形成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共生互动的良性循环,建立起领先于世界的先进经济技术力量,进而实现富国强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