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

摘要:鸦片战争时期,整个国家处于一种非常衰败、混乱的状态。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不断挑起战争,当时的清政府又是腐败至极,整个国家到了濒临灭亡的地步,在政治上非常衰弱,经济上非常贫困。由此,有人推测,此时的文化思潮也是乱糟糟一片。事实上,晚清七十年的文化思潮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与回味的时期,它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变化的开始时期,是新思想的孕育期。

W020130426552206721765

丁伟志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点击观看视频

感谢大家的光临。大冷的天,又是周末,大家牺牲了休息的时间,来听我讲这么一个冷僻的题目,实在是令人感动。我今天讲的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是历史上的文化思潮。那么,对于我们现在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我讲的内容究竟有没有一点借鉴的意义,请大家来鉴定、来思考。

我所说的近代,大体上还是依照大家习惯的说法,从鸦片战争算起,一直到1949年,总共110年的时间。选择这个历史时期做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它离我们很近。这个时期中的许多人和事,他们的论著和思想跟我们现在的人息息相关。我们现在许多事情,一追源就追到那个时代去了,因此听起来也会感觉到很亲切。第二个原因就是,这100多年放在中国历史上,放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发生巨变的年代,变化的程度是空前的。因为没办法用数字来衡量变化的程度,所以我就采用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转型”,就是指从旧的形态转化成新的形态。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社会构成、文化思想,都从旧型转成了新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好有一比,大家看科幻小说,里面有穿越时空隧道的情节,入口处是旧的景象,穿越过去从隧道口出来,景象就完全不同了。将入口处和出口处一比较,恍若隔世。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外国人拍的清末民初北京市的旧照片?那些老照片很有意思。照片上的北京还是北京,故宫也有,天安门也有,前门也有,但是和今天的北京街景一比较,今天的景象是焕然一新了,北京已经是一个新型的北京了。1939年、1940年我在北京上小学的时候,街上公共交通工具很少,只有有轨电车,数量也不多。再就是人力车,人拉的车,上海叫“黄包车”的那种人力车。而且街上到处可以看到骆驼队,还有组成小队的小毛驴。那就是北京旧的街景。100年间,中国历史的变化太大了。

我今天讲的,也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全貌,只是讲文化史,更准确地说,讲的也不是文化史的全貌,而只是文化思潮史,就是讲重要的文化思想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我分为三个题目来讲。第一个题目讲晚清七十年,就是从1840年到辛亥革命前文化思潮的变迁。第二个题目讲新文化运动的崛起。因为这100多年的近代史中,文化思潮变迁的高峰就是新文化运动,所以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题目来讲。第三个题目讲战争年代的文化风云。这个战争年代拉得比较长,从二十年代一直到1949年。那时国内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更重要的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特别是日本的侵略。这个题目就是讲在战争年代文化思想的脉络和发展概况。  

 一、晚清七十年间文化思潮的变迁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印象,一想到晚清,鸦片战争以后,整个国家就是处于一种非常衰败和混乱的状态。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略,不断挑起战争,清政府腐败到了极点,根本没有抵抗能力,整个国家到了一种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政治上非常衰弱,经济上极其贫困,那么文化思潮是什么样子呢?人们可能认为一定也是乱糟糟的。但是,我们冷静下来看,其实这个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变化的开始时期,是新思想的一个孕育期。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