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4)

摘要:鸦片战争时期,整个国家处于一种非常衰败、混乱的状态。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不断挑起战争,当时的清政府又是腐败至极,整个国家到了濒临灭亡的地步,在政治上非常衰弱,经济上非常贫困。由此,有人推测,此时的文化思潮也是乱糟糟一片。事实上,晚清七十年的文化思潮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与回味的时期,它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变化的开始时期,是新思想的孕育期。

当然维新变法很短的时间就被镇压下去了,中国错过了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改良的时机。由于当时满清的贵族已经腐败透顶,以慈禧为代表的清廷任何改革都不能允许。当时康有为宣传的维新口号,的确包含了引进西方文化理念和政治体制的很多重要内容。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这起码表示了一个平等的态度,就是把“中”和“西”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对待,这无疑比“中体西用”论更进了一步。当然这个设想实际上没有行得通,但是当时还有比他更性急的人,最突出的代表就是严复。严复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他当过民国以后的北京大学的校长。他没有参加维新变法,也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倒成了拥护袁世凯当皇帝的筹安会的“六君子”之一。这个人真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维新变法期间,他的言论非常激进,最大的特点在于他提出了“文化自省”的言论和“力主西学”的主张,把康有为的口号改得更加彻底了。他说应该是“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就是把东西中外的精华都拿出来,取精选粹,中国的“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在此”。他认为,仅仅靠我们几千年的教化学术,那不是出路了,非得放下架子来学西学不可。他在天津小报上发表了很多议论,但是没有参加戊戌变法的实际活动,所以当时清政府镇压变法派的时候,他是漏网之鱼。

可以看得出,到了维新变法时期,“中体西用”的口号已经在实质上起了变化。戊戌政变之后,维新派被镇压下去了,变法的“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头,康有为、梁启超跑到国外去了。守旧派反击,出了一本叫做《翼教丛编》文集,“翼”就是鸟的翅膀,有保护的意思,“教”就是圣教,就是说要保护孔孟之道。在这个文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守旧的攻击维新变法的言论,带头的是张之洞的《劝学篇》。张之洞当时是洋务派的首脑,本来思想还略微开明一些,也曾零星地表达过赞成康、梁主张的言论,这时候马上就态度大变。他的《劝学篇》打的旗帜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他强调的首先就是要看重“中学为体”,他攻击维新派破坏了“中学为体”、“伦理纲常”、“孔孟之道”这样的主体,所以这就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一个新的表现。当然,张之洞还有所保留,他还是承认西学有用处,说完全不学、不用也不对,所以他在武汉也办了冶炼厂,办了一些新企业。但是他确实把西学摆在了一个次要的地位上。可见,“中体西用”的口号,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它的实质确实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

继洋务派、维新派失败以后,又出现了新形势。义和团运动以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往西跑,经过山西跑到了西安,然后讲和,再回北京来。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就是清末的所谓“十年新政”。从1900年到1910年的10年“新政”期间,也办了一些事情,比如说废科举、兴学校、开工厂、修铁路,诸如此类。还派出宪政考察团到外国去考察宪政能不能实行。但实际上好多事情都是做给列强看的,就是说我也顺应列强的意图,不跟你们对着干。但是“新政”的实际效果极其差,一点也没有改变政治上落后、腐败的局面。在这期间,又有新的思想崛起,这就是“文化自省”精神的兴起、“改铸国民性”主张的盛行。

这个期间,一部分开明人士在海外,比如梁启超等人跑到了日本,他们在日本就可以随便发表议论。还有一部分人跑到了上海的租界里面,在租界里发表议论,清政府也管不住。新一轮的“文化自省”运动出现了,就是自己反省为什么我们中国这样受欺负?为什么这样受列强的欺负而没有还手之力?这样的反省就比先前康有为、严复的反省更加深入了。反省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改造国民性”,说我们几千年来的教育,就是教育国民只会驯服、顺从,有一种奴隶的根性。我们当前的要务,就是必须消除这种奴隶性,让广大国民觉醒起来。无论梁启超还是严复,都把这个意见说得非常尖锐。梁启超提出“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的口号,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的老师康有为正要办孔教会。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言论,就是说要“培养国民元气”,要消除“奴隶根性”,要想救中国就要造新国民,办法只能是“拔其木,塞其源,变数千年之学说,改四百兆之脑质”。这就是说,要改造国民的思想,把数千年来的文化专制主义培养成的国民的奴隶根性根本改变。话说的非常决绝。放在当时看,敢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无法无天了。但他在日本,说了也没人管得住他,所以很起了些破除迷信的作用。但是应该说,不论梁启超也好,严复也好,他们对待旧有文化并没有采取完全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实际上他们还是尊重中国固有的文化遗产的。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