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背后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在实践中,政治文化也好,民族文化也罢,无论是哪种文化,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实到文化自信上,使文化自信成为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用文化自信来统一思想战线、凝聚社会共识、鼓舞民族士气、彰显国家定力、才能筑牢中国根基。
当今社会,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一些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日渐渗透。靠解构、歪曲历史事实,诋毁、抹黑党的领袖和民族英雄, 蚕食民族精神,消磨民族气节,扭曲社会主流价值观,大肆鼓吹宣扬唯心主义论,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否定了人民群众和先进文化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以达到颠覆我党政权,煽动国家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丑恶目的。面对凡此种种,我们唯有坚定政治文化自信,厚培民族文化自信,才能建立起坚实的思想屏障,自觉地过滤和抵制这些错误思潮,以免受其戕害。
民族根基的牢固离不开深厚的民族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上下5000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伟大民族。剪纸、国画、戏剧、孔孟之道、中医药等灿若星辰的优秀传统文化点缀着历史的天空,照亮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行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力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那么,如何激发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自信?关键就是要增强民族自我认同感。梁思成先生曾言:“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的确,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学习历史文化,坚守民族传统,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涵养中培育高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提升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不二法门。
执政根基的稳固离不开坚定的政治文化自信。政治文化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体现的是人的一种政治价值观、政治洞察力。因而,政治文化自信的首要前提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导向,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陶冶高尚的政治情怀。其关键在于深入学习研究党史、国史、马克思主义等重要论著,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伟大实践中确立。而政治文化自信的内涵则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今,各类世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面对奔涌而来的西方政治思潮,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夯实理想信念“压舱石”,高度保持政治定力,排除各类言论干扰,敢于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价值观,同有害政治文化思潮作斗争;在大是大非,国家民族大义面前,拿出十足的政治勇气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401/941818.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沈阳市公安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