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立中华民族精神大厦

耸立中华民族精神大厦

摘要: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在中国大地上巍然耸立起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提供了基本遵循。

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完美统一促进了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地决定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高度。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要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灵魂和方向,要求我们既要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环境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统摄和引领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又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构建崇高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动力系统,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有赖于理想信念的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以形象的比喻准确揭示了理想信念与人的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就表明,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大厦的耸立,都离不开崇高理想信念的构建。对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而言,这一崇高理想信念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是这一崇高理想信念所焕发出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发和调动着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崇高理想信念,其逻辑前提是提高对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其根本要求就是加强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帮助人们科学认知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合理性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人民群众是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主体力量。理想信念只有赢得群众、引导群众、鼓舞群众,才能真正耸立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夯实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基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道德对于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具有根本性意义。思想道德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自然也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耸立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针对社会转型期间利益与阶层分化在思想道德领域所造成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于着力推进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在内的“四德”教育,既要引导普通民众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方式,也要激励党员干部始终端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品行,并以此来培育人们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激发人们向善的道德担当和道德力量,进而为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提供道德滋养。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最为紧要的任务就是要严格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