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
贰
张居正违背礼制,学生们跟他断绝“师生关系”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赫赫有名,但是,他的学生们却曾经与他断绝“师生关系”。
张居正受李太后的重托,在辅导万历皇帝的学习以及施政上殚精竭虑,并且,他还针对当时吏治积弊,积极推行改革措施。正在他锐意改革,而且初见成效的时候,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死了,按照明朝的规定,父母死了,身为官员的儿子必须回家守孝3年,称作“丁忧”,而实际的“丁忧”时间是27个月。
对于一个正在实行改革的政治家来说,27个月实在太长,何况张居正的大业才刚刚起步,时间宝贵,张居正毅然选择了“夺情”。所谓的“夺情”即大臣按照儒家规矩向皇帝申请回家守孝,但是,皇帝因为工作需要不同意其回家丁忧,这叫“夺情”。我国封建时期尤其是礼教鼎盛的明代,士大夫们极其重视所谓的“礼制”,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就一直要求以孝治天下,没有孝心的人根本是没办法在官场立足的。而官员“丁忧”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当时的张居正是皇室的大红人,当时的士大夫们还是以其不“守孝”之事,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甚至有人大声斥责:“阁臣百僚师表,夺情不丧,何以示天下。”(《万历野获编补遗》)
反对张居正“夺情”的奏折如同雪片一样,飘到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面前,虽然铁腕的张居正不怕这样的弹劾,奏折可以留中不发,但是,让张居正不能接受的是,他的学生赵用贤、吴中行两人竟公开声称与他断绝师生关系!这是明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学生反对老师,几乎是大逆不道。但是这些身为读书人的学生,为了坚持儒家训教,冒着极大的风险,与老师张居正断绝“师生关系”。赵用贤、吴中行被朝廷惩罚,受了杖刑。但是,“(张)居正既没,言官攻击不已,吴中行、赵用贤等以论夺情被杖,清议予之。”(孟森《明史讲义》)——学生吴中行、赵用贤与没有遵守礼教传统的老师一刀两断,赢得了当时及后世的好评,青史留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