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上吊自杀,李泰清也不愿相信。但是得知山阳县知县王伸汉、淮安知府王毂都带人验尸证明后,他也没有考虑太多,便带着李毓昌的棺材和遗物返回山东老家。临行前,王伸汉以李毓昌江南好友的身份,送给了李泰清一百五十两银子作为返乡路费。
棺材运抵家乡即墨,李毓昌家人饱含热泪相迎,李毓昌的妻子林若兰几度哭晕过去。由于当时的即墨天寒地冻,下葬并不方便,家人将棺材暂时放置在宅堂的屋里。
事有蹊跷,叔父进京告御状
“山阳知县冒赈,以利陷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
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二月,李毓昌的妻子林若兰在收拾李毓昌的遗物时,偶然间翻出了李毓昌的皮袄马褂中一张带有21个字的字条。
除了字条,她还发现皮袄马褂的胸前、两袖都有血迹,疑惑顿生:“既然夫君是上吊自杀,为何胸前、两袖会有血迹?”
更让林氏震惊的是,李毓昌年少时的同学荆某,突然被李毓昌附体,奔赴家中向荆某的妻子刘氏诉说了李毓昌被害死的冤屈后,便扑地而死。刘氏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毓昌的妻子。这段传说,在清代学者李次青撰写的《李皋言府事略》中有详细记载。
之后,林氏找来李泰清等家人商议后,最终决定开棺验尸。
棺材打开后,只见李毓昌的尸身及面部全都涂满了白石灰,手指尖、牙根、心坎、腹部、肚脐等部位都是青黑色,脖子上的勒痕却是微红色。李泰清怀疑李毓昌是中毒而死,于是用银簪放到李毓昌口里测试,发现银簪已成青黑色,用皂角水洗了多遍都不改颜色。
在即墨县署帮办幕务的沈廷栋,曾经和李毓昌一起到江宁府报到。他偷偷告诉李泰清:“李毓昌原来的仆人李祥已经被山阳县推荐到淮安通判署工作,马连升被推荐到宝应县署内工作,另一名仆人顾祥也风风光光地回到了原籍苏州。”
由此,李泰清怀疑是李祥等人毒死了李毓昌,“身侄初受国恩,竭力查赈,被逆仆谋害,天理何在!”
李泰清决定上京城告御状。李毓昌的族侄李希皋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