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管永前:“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8)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既需要宏观层面的深层思考,还需要实践和操作层面的合理运作和科学安排。

注重文化传播顶层设计。坚持文化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发挥政府引领统筹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间文化交流,着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内各省区市优势,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将文化与外交、经贸密切结合,形成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协调发展态势,实现互利共赢。探索设立对外文化产业基金,加强“一带一路”在文化领域的金融合作。围绕重点文化产业和重点项目,推动文化资源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文化市场深度融合,形成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合理布局。

构建包容和谐的全球视野。“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但不限于)亚欧非65个国家、44亿人口,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横跨欧亚大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安全等诸多领域,具有全球视野、蕴藏中国智慧、基于长远考量,致力于主导泛区域化合作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始终反对暴力殖民、主权干预、文化渗透、争霸世界,始终将开放包容、尊重多元、平等合作、和谐发展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基调。在此意义上的文化传播必须跳出自我意识,超越局域思维。既要通过换位思考,理解沿线合作国家的担忧疑虑,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消除外界误解,纠正误导性舆论和攻击性言论,让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思路真正深入人心,让睦邻、友邻、惠邻的大国形象真正感同身受。同时也要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寻求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最大公约数”,建立起复兴欧亚的共同理想,肩负起全球治理的共同责任,承担起维护和平的共同义务,实现互利共赢的共同目标,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只有全面而准确地表现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丰硕的当代文化创新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人类文明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一是要研究沿线各国风土人情、民族习惯、文化渊源、审美趣味和时尚潮流。充分考虑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习惯和风俗因素,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找到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文化名牌,使中华文化不但能“走出去”,而且能“走进去”,最大限度减少“文化折扣”现象。二是要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充分挖掘“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支持沿线有关国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坚持其独特价值观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和载体的创新,发挥各国在文化资源、制造、资本、人力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将各自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实际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

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首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学校课程,在丰富理论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注重对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为我国的文化输出战略注入新的人才活力。最后,注重对民间组织人才的使用。很多民间文化组织中的人才不但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具备管理能力,且借助于民间组织的形式可以解决很多政府等官方不便解决的问题,还能促进文化的民间传播。所以,我国政府一定要注重对民间组织人才的培养和重用,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王莹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