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映红:以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村落变迁

任映红:以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村落变迁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传统村落的原生态。而城市化进程中的村落并没有静待“被城市化”,也在积极寻找发展变迁的机会和道路,但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发展质量低下、资源分配不均、公地悲剧频现、精英人才断层、农民权益受损等,却制约着村落的发展变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让乡韵乡愁在村落变迁中依然能诗意栖居的理性选择。

村落发展变迁遇到的问题

其一,不少农村仍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导致白色污染加重;一些地方在旧村改造过程中,保护古迹、遗址的力度不够,不利于城乡发展的延续性和相容性。

其二,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对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分配难以均衡,出现了冈纳·缪尔达尔所指的“回波效应”。大中城市加快了自身发展,但其周边地区,尤其是农村发展速度降低。而且,国家对农村的投入不足,使其很难达到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这使得许多自然条件优越、生态宜居的农村因设施落后而缺乏吸引力,不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另外,农民进城的壁垒逐渐降低和消除,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但城镇居民下乡的阻碍仍然存在,城乡人力资源对流无法实现。

其三,城市化进程中的村落尤其是近郊村,环境管理常存在“盲区”,出现了哈丁1968年所指的“公地悲剧”:一些地方脱贫增收心切,引进了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导致耕地被重金属污染,出现了酸雨、雾霾等其他环境污染。农民的生存环境处于危险边缘,农民的健康被侵蚀,甚至出现了癌症村,村落发展出现危机。

其四,大量农村人才跳出“农门”流向城市,农村“空心化”后人才储备不足。村落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利益驱动,当村干部有如“鸡肋”,无人愿意接手或倾力投入等,出现了“精英断层”的现象。村民则由于封闭保守,主体意识不强,没有吸收城市良好的娱乐、休闲方式。

其五,出现了影响农村乃至社会稳定的四大难题。一是在征地规划与补偿安置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被征地农民作为当事人却没有话语权,在土地利益争夺博弈中利益受损,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暴力抗争。二是大多数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不好,没有保障性住房,又买不起商品房,只好租住在城中村“棚户区”或城郊农民自行搭建的简陋住房里,但常在“城中村”改造或“大拆大整”时作为“违章建筑”被拆除。三是人口流动加快,撤乡并村或村改居提速,集体不动产收益、征地补偿分配、成员权益及份额等问题不断凸现,而相关法律规范却没有同步完善,成为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四是进城的和留村的农民因收入差距加大而隔阂加深,农村平等格局被打破,导致社会关联度降低,村落共同体割裂。

构建村落变迁新格局

要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城乡差距、克服公地悲剧、避免精英断层、维护农民利益,把农村建设成为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尊重农民、文化繁荣的农村,让农村成为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地方,成为人们愿意用心建设、诗意栖居的地方。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二要提升村落变迁质量。城市化因素需要累积,村落变迁是水到渠成的自然历史过程。我国村落形态千差万别,每个村落的变迁都有自然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条件、社会人文条件等特殊因素,有其内在逻辑、变迁方式和变迁规律,地方政府不能进行过多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千村一面”地改造村落,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而动。三要建立村落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因地制宜地规划村落发展,有序推进村庄整治,要在村落变迁改造中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乡愁是对故土家园魂牵梦萦的记忆,是远方游子刻骨铭心的深刻本真的文化印记,是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撑。

践行协调发展理念。一是在顶层设计时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作为整体来通盘考虑,不能以牺牲乡村来繁荣城市,重在弥合城乡差距,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二要补齐短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乡要素资源,增强城乡发展的整体性,让农民踏上“信息高速公路”。三是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个积极性,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四是在农民大规模进城的同时,出台政策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城镇居民来农村休假定居,实现城乡人力资源对流,城乡之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