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小口饮高粱;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直到熬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方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
《维摩诘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菩萨正为弟子讲经的时候,仙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想用神力使花掉落,最终也没有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这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倒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