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都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
如清末重臣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就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
东汉时期的杨震,有人夜怀十金来见,并说,“此时夜暮无知者。”
杨震却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杨震驳“暮夜无知者”论,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慎染”
古篇《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故染不可不慎也!”
其实除了染丝,人也是一样,国也是一样。清朝末年,蔡公时慨于国事艰危、民生疾苦,曾与好友组成革命团体“慎所染斋”,意在不仅不要被环境腐化,还要改造环境。
“慎染”,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