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之后中国经济将进入长期稳定增长阶段
进入21世纪,前十五年(2000-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一是GDP年均增速达到9.65%,占世界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总量比重从7.43%上升至17.26%,提高了9.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6个百分点,并于2014年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到2016年中国已经提前四年实现了“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二是人均GDP年均增速高达9.05%,人均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从3701美元上升至13572美元,相对美国的人均GDP从8.05%上升至25.75%,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18个百分点,显示了中美人均收入水平的加速趋同。预计2017年中国提前三年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未来十五年,中国仍处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但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工业主导到服务业主导。2030年之后将进入长期稳定增长阶段,直到2050年。
预计2015-2030年期间,可按高方案和低方案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在1.3%-1.5%之间。实际结果不仅会超过中方案,还有可能超过高方案,这取决于未来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增速。这里以中方案为基准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7.0%,GDP总量将达到95.5万亿元(2015年人民币),按购买力平价法(PPP,2011年国际美元),中国GDP从18.6万亿美元上升至25.4万亿美元,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从2015年的17.3%上升至19.9%,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水平从2015年的1.099倍上升至1.36倍。
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5.3%-6.0%之间。尽管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加强大了,到2030年,GDP总量达到160万亿元(2015年人民币)。到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40万亿美元以上,占世界比重也将提高至24.3%,相当于美国比重(13.5%)的1.80倍。
中国人均GDP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阶段。到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法(PPP,2011年国际美元),中国人均GDP从2015年的1.36万美元上升到1.83万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32%;到2030年,将接近3万美元,是2015年的2.2倍,人均GDP增长率为5.4%,仍具有追赶美国的后发优势,到2030年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45%。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趋势:用大约50年的时间,从极低收入(1978)到低收入(1990)、再到下中等收入(2000)、进入上中等收入(2010),进而到高收入(2020-2025),相当于发达国家用100年到200年走过的现代化过程。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体,具有许多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一是中国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国内储蓄率、国内投资率,资金供给更加充裕;二是中国仍然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人力资本更加丰富,劳动力人均物质资本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创新积累更加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四是中国能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对各类外部冲击具有较强的韧性和灵活的适应性,减小了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吸引私人长期投资,刺激居民消费。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以往的三十多年的高增长,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也成为世界发展的最大发动机。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减弱,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各类风险特别是来自国际风险不断加大。总的判断,今后十五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的挑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地迈向共同富裕的高收入社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