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脱贫攻坚做得“远一点”

把脱贫攻坚做得“远一点”

《老子》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送给别人东西不如教授人得到那东西的方法。对于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先人的智慧应当成为工作的遵循。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已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不小的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有的地方搞“被脱贫”、玩“数字脱贫”等等虚假脱贫;有的地方图“省事”,脱暂时之贫,“返贫问题”严重。凡此种种都为脱贫攻坚总结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倒逼脱贫攻坚从体系上、制度上、纪律上进行了完善。“真脱贫”究其根本还是要落实“全心全意拔穷根”的思想意识,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形成可持续的致富“产业链”,增强“贫穷免疫力”。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要明白建立脱贫机制必须得下苦功夫,要有魄力、有定力、有耐力。绝不能“照搬照抄”,甚至是“不可同日而语”,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个村要有一个村的脱贫之路,每一户当有每一户的脱贫之策。脱贫攻坚从中央到地方是一个大政策的落地与实施,具体的操作必须得要熟悉情况的基层党员干部牵头落实。否则只能是瞎脱贫、乱脱贫,不仅解不了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更会是雪上加霜。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涉及到民生问题,更是丝毫马虎不得。对于施策者而言仅仅是一个决定,对于贫困户而言可能是一生的命运。知任重方知道远,广大脱贫干部不仅仅要主动挑起大梁,更要组织党员、发动致富带头人,把政策化于问题之中,把工作做于细微之处。如此让“实事求是”的政治遵循真正落地。

除因地因人施策之外,还应分轻重缓急来办事。想群众之所想,最主要体现在“远”和“近”的辩证关系上。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把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最急迫的事放在首位才算得是真正的科学,“谋一隅”之后理当要“谋全局”,为将来做好打算。有的地区“远”和“近”的问题亦是统一的,例如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首先要解决的与长期发展需要的都是交通问题。瓶颈一旦打开,资源自然就流动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脱贫的先决条件。而要找到这先决条件必须有深入的分析和研判,对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包括了当地的历史因素、自然条件、全域发展现状等等情况。有的脱贫干部第一天报道,第二天开会拍板发展某项产业,不得不说是把脱贫攻坚当作儿戏。

中医讲究“治本”,要对抗贫困顽疾,必须“固本求源”。弄懂为什么贫困,才能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能建立起长效的脱贫机制。脱贫攻坚刮过“走过场”的歪风,有的干部认为脱贫工作就是送点慰问品、与贫困户合个影;有的党员认为一旦“成绩合格”就可以“无牵无挂”。种种错误思想直接导致了脱贫攻坚中的种种问题,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随着“最严”考核体系的完善,退出机制的设立,特别是引入第三方评估后针对贫困对象的长足发展被考量其中,脱贫攻坚正朝着人民满意的方向发展。

“彻底拔掉穷根,绝不暂停贫困”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殷切希望,是广大脱贫干部的嘶声呐喊。伴着呐喊,肩负希望,我们奋力前行!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615/951845.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