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0年:实现向全球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跨越(2)

香港回归20年:实现向全球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跨越(2)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投融资渠道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内地与港澳在现有贸易、投资合作基础上的模式创新。香港可借此提升自身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投融资渠道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内地与港澳在现有贸易、投资合作基础上的模式创新。香港可借此提升自身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下制定的顶层倡议,突破了传统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主题的区域合作理念和方式,通过为沿线各国提供共同受益的国际公共产品,为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亦为解决当前全球经济贸易困境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提供新的思路和中国方案。要把推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模式的创新作为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路的重要内涵,完善“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为中国金融业在丝路沿线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在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香港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参与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目前,各类人民币海外基金规模预计约为3000亿元人民币,可以更好地为沿线国家基建项目提供融资。中国已与多个国家签订产能合作协议,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落地,中方设立的各类产能合作基金已达到数千亿美元,并将派生出众多金融业务的需求,为融资模式的创新提供有益的补充。

打造服务“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园区及经济走廊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为推进“一带一路”的平台,中国相继在东盟、中亚、南亚、中东欧和边境地区共设立了多个产业园区。对于政治环境友好、基础设施具备一定条件、产业聚集达到一定程度的园区及入园企业,香港银行业可以提供授信支持为核心,制定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其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工具,包括兑换平盘、同业拆借、银行间债券投资以及日常资金清算中的跨时区服务等多个方面。

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香港可吸纳沿线成熟的投资项目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市,发行基建债券和基金等产品,打造国际化的融资平台;加快推动区域债务工具市场发展,推动亚洲区域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以完善“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网络体系;通过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强化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具有高效的资源分配能力和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的投融资管道,从根本上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和融资不足问题。

“一带一路”将为香港银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业务机会。背靠“一带一路”整体市场,香港金融业界可以借助内地力量,利用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制度、市场规则以及语言文化的优势,借鉴全球金融中心差异化竞争的经验,促进融资市场蓬勃发展;将潜在客户范围扩大到沿线各国,将投资由证券金融市场拓展到基建、实业领域;加强与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和丝路基金合作,争取多边金融合作框架下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香港加快发展的推进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内地与港澳在现有贸易、投资合作基础上的模式创新,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国际著名的东京湾、纽约湾和旧金山湾区及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均具有明显的规模、制度和产业集群等比较优势。香港作为区内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培育了金融服务、旅游、贸易、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等支柱产业,同时拥有对接国际的法律制度、营商环境和大学资源,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中心作用。粤港澳金融合作,有利于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地位。同时,香港可以成为内地企业、特别是粤企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商贸平台,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将为香港服务业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 鄂志寰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