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经验——香港回归二十年的模式方案(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经验——香港回归二十年的模式方案(2)

摘要:香港回归二十年的实践证明,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只有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树立相互尊重、包容互鉴的指导思想,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相处原则,无论何种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社会制度,都能包容共进、多元共生,并能激发无限的创造力,为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真正实现世界共赢共享

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在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同时,明确指出“一国”是前提,高度自治是在中国主权内的自治,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对香港特区的干涉,为特区政府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政府坚定支持特区政府在坚持一个中国、确保港人利益前提下的一切依法实行的政治行为、经济行为,对于特区的自主行为,中央政府既不干涉,更不越俎代庖,确保特区政府的执政效率与权威。“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所有独立的司法系统以及现行的各种制度,都沿袭不变,确保了香港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确保香港自主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大力支持香港共享祖国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支持香港充分发挥“两制”的优势,将祖国坚强后盾的作用和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金融、投资、专业服务、贸易、物流、文化、创意创新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使香港成为协调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在连接内地与世界、沟通东方与西方联系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年来,香港作为中国与海外联系的桥梁,与内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从1997年到2017年,香港上市公司数目由619家增至2020家,港股市值由约3.2万亿港元增加至约28万亿港元,其中,内地来港上市企业1002家,占港股市值的63%。2016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约为4.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额的八成多。截至2017年3月底,香港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5831亿元),占据离岸人民币市场份额的70%,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香港模式的成功,从根本上说是民主法制原则的成功。香港回归后,从香港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广泛征求意见与多方协商的前提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并于1999年、2004年、2005年三次解释其有关条款,2004年、2006年两次依据基本法对香港问题作出有关决定。《基本法》的一个重要立法指导思想就是要推动香港民主的发展,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将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做出规定,使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独立得到法制保障,有力维护了香港的法制环境与民主制度,最大限度地凝聚了社会共识。香港由此开始由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一个地区,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香港同胞得以摆脱150多年的殖民统治,开始了民主自治的历史新纪元,港人真正当家作主并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更广泛的自由。香港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回归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与内地同胞一道成为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各种事务的管理,特区居民有些还担任了国家部长级的官员。越来越多的国家专业资格考试对港人开放,为港人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20年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特区政府,都没有出现干预特区司法的现象,确保了司法的独立性,香港特区的司法部门和政府清廉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同。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世界治理指标”研究的“法治指标”方面进步显著,从1996年的排名全球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香港的民主与法制,确保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为香港社会营造了一种积极、竞争的氛围,有效激发并释放了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实现了财富涌流,使香港始终处于世界竞争力的前列,国际影响进一步提升。当年移民外国的港人现在越来越多地返回香港,“凤还巢”现象方兴未艾。香港,越来越呈现出强大的活力。

香港回归二十年的实践证明,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只有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树立相互尊重、包容互鉴的指导思想,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相处原则,无论何种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社会制度,都能包容共进、多元共生,并能激发无限的创造力,为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真正实现世界共赢共享。

(作者为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