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与中国的关系(2)

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与中国的关系(2)

实际上,就是在反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的近些年,信息化、网络化仍在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使地球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分秒间就传到世界各地,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屋”。与信息网络化相伴随,各国、各地区间的信息、资金、货物、人员等要素的流动更加便捷、通畅,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明显提升。

经济全球化倒退论之所以错误,就是其目光仅盯住欧美,以为欧美的反全球化力量崛起就会导致经济全球化倒退。它忽略了世界格局的新变化——非西方国家已经群体性崛起。这些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正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在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推动力量,所以直到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其最直接表现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世界经济治理体系展现出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图景。在更深层次上,由于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资本的全球流动以及掌控资本的跨国公司的活动成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构建,使得许多人产生了资本全球化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错误认知。

西方国家一直将以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内核的全球主义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指导思想,用其影响、塑造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使经济全球化成为全球西方化、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载体。它们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全球资本主义化,而且还在政治上推进西方模式的民主政治,要实现所谓政治全球化,在文化上推广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要实现所谓文化全球化。这是经济全球化诸多弊端产生的重要原因。当然,经济全球化自身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文明的碰撞、安全问题等。但是在西方全球主义的误导下,这些问题被严重放大了。

当前的反全球化力量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自身的问题;二是西方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误导。经济全球化自身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有些国家通过励精图治,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使自己发展起来,并走近国际大舞台的中央;但是,也有一些国家未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大潮,同别国的发展差距拉大,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所谓受害者。一些政治势力将本国的落后归因于经济全球化,进而成为反全球化的力量。

西方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误导既体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际层面。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资本主义过度膨胀导致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以及许多全球性问题,促使发达国家内部出现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反省,走向极端者就成为反全球化力量。在国际层面,一些受西方不公正对待并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特别是曾深受新老殖民主义之害的国家,将经济全球化视为美国化、西方化、资本主义化,进而反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作为大趋势,肯定会继续下去,问题是如何消解其负面影响,抵制反全球化逆流,进而促进经济全球化更健康地发展。作为经济全球化新的推动力量,新兴国家一方面要破除对西方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迷信,另一方面还要摒弃西方一直秉持的“自我中心”思维方式,同时构建新的经济全球化理论。西方国家要想继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必须自我革新,重新定位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与新兴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平等相待、携手共进,共担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责任,共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那些尚未跟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国家,应当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