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践,世界经验

中国实践,世界经验

前不久,以“摆脱贫困、共同发展”为主题的中非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暨智库论坛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上,《摆脱贫困》这本书成为关注的焦点,《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期间对当地减贫发展的重要思考与实践,与会的各媒体、作家、理论家、领导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此书的看法,共同的结论是以《摆脱贫困》为代表的中国脱贫实践让非洲各国探寻到宝贵的经验。中国的减贫经验得到非洲各国的争相研究、学习、借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蕴藏着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文化精髓。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秦汉时期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先后西传;隋唐时期,制度、教育、建筑、商贸、生活风俗等传入日本、朝鲜;明代郑和下西洋将先进的思想、技术等,传播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近现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百废待兴的状况下,勒紧裤腰带,对受援国雪中送炭,对越南、老挝、蒙古、几内亚等南亚、非洲各国给予粮食等物质援助、劳动力援助,直接经济援助,甚至修建铁路等。乐善好施传承的基因难以改变,也无需改变,如今,开放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友好的脚步将自己的优秀文化、先进技术、治国理念与世界分享。

彰显着中国特色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和平外交、合作共赢一直是我国主张和坚决践行的的外交理念和政策。从《摆脱贫困》一书中,非洲朋友懂得了“国家治理应该关注现实,要克服弱项和缺点,直面社会经济的现实,推动社会变革,正确面对挑战和机遇”、“要借鉴扶贫的经验、模式,解决依赖心理,动用财政力量,实现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弱鸟可望先飞”“滴水穿石”的政治智慧和执政经验。同时,非洲国家的信任和支持,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资源、市场等重要支持。1971年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决时,非洲国家的投票起到决定性作用;2008年汶川地震,赤道几内亚这个只有200万人口的小国捐赠200万欧元,人均1欧元;世界上最穷的国家莫桑比克,向中国捐款4万元人民币,纯洁的友谊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在非洲是中国第二大劳务承包市场、第二大石油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是中国公司“走出去”的理想目的地。共赢需要双方你情我愿,一厢情愿实现不了共赢,中国能与非洲国家彼此信任、深度交流是中国合作共赢外交理念的结果。

体现着积极履行国际职责的大国风范。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摆脱贫困》被翻译各国文字出版,说明中国重视“苟富贵无相忘”的情谊,自愿将本国好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贫困国家,为他们减贫致富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这是积极履行国际职责的具体表现。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繁荣;积极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六方会谈等等政治安全国际会议和组织并极力推动和维护地区安全;在非洲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多次派遣维和部队等等。可以说,中国创造出来的“快车”和“便车”惠及了越来越多的国家。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714/955678.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湖北省京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