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向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致贺信。他指出,“中方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愿同各方持续加强政策沟通,分享减贫经验,深化务实合作,帮助更多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携手建设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这为各国携手消除贫困、推动共同发展指明方向。这封贺信饱含着对全球减贫事业的深切关怀,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世界的大国担当。
5月19日,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与会人员在陕西杨凌参观旱区农业节水技术与装备田间展。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繁荣,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更是上合组织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国家仍面临贫困、饥饿、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5月20日,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来自上合组织各国的官员、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围绕“共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共谋减贫发展合作”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同期,在杨凌分论坛的田间地头,200多名代表实地观摩节水灌溉技术、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而在陕西、云南等地举办的减贫研修班,也正通过现场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将中国产业培育、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传递给上合组织各国学员。
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创始成员国,担任2024至2025年度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数十年不懈奋斗,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一壮举不仅改写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更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从偏远山区的易地搬迁到产业扶贫的蓬勃发展,从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到健康扶贫筑牢民生底线,中国走出的减贫道路,以制度优势凝聚合力、以精准施策破解难题、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初心,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发展是破解贫困的“金钥匙”。2025年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各国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纽带,推动减贫与发展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贸易额突破89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从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伊朗的藏红花走进中国千家万户,到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累计培训2400余名专业人才;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焕发新生机,到中吉乌铁路建设按下“加速键”,一个个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不仅改善了当地民生,更激活了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印证了一个道理,唯有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才能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多年来,始终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为指引,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各方一道,以政策沟通破除壁垒,以技术共享缩小差距,以民心相通凝聚共识,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宣讲家网 黄宗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