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自由主义兴衰的权力逻辑(2)

美国新自由主义兴衰的权力逻辑(2)

二、 弄权而盛

新自由主义兴起以来,美国虽然经历了几度政党轮换和政策调整,但基本保持了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取向。从表面上看,新自由主义模式不但成功解决了困扰美国多年的经济滞胀问题,甚至在克林顿执政时期更是创造了相对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格局。然而,与其将这些成就归功于新自由主义对市场的放任,不如归功于其对政府权力的操弄。操弄政府权力,牺牲劳工阶级与发展中国家利益,正是新自由主义成功背后的秘密所在。

向垄断资产阶级放权让利。首先,在税收政策上向富裕阶层倾斜。在里根执政期间,先后通过《1981年减税法案》和《1986年税制改革法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里根的税制改革,大幅度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率,使美国平均纳税额减少了6.4%,而超富裕阶层则降低了16%。新的税制使财富进一步向富裕阶层集中。其次,放松市场监管。在凯恩斯主义模式下,政府对公共事业领域实行了较严格的管制,只将经营权授予少数特许企业。新自由主义奉行放任市场政策,大幅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市场监管,为大资本家创造了更多的盈利机会。第三,在货币政策上,超量发行美元。小布什执政期间,一改以往几届政府相对谨慎态度,转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在其总统任期内,美国公共债务几乎增加了10万亿美元。超量发行美元降低了资本家的借贷成本,加快了资本积累的速度。第四,实施国有股份私有化,低价出售政府持有的国有股份或资产。政府持有的国有股份或资产,一般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领域以及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这部分资产普遍质地优良,且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向垄断资本家低价抛售政府持有的国有股份,既有利于壮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实力,又有利于增加垄断资本家对经济社会的控制力。

对劳工阶级进行经济压榨和政治打压。与对资本家放权让利相反,新自由主义对于劳工阶级,则完全是另一副嘴脸。在政治上,利用政府权力不断打压工会等为代表的劳工组织。打击劳工组织,降低了劳工阶级的组织程度,导致劳工加入工会的比率大幅度下降,削弱了劳工阶级与资本家的谈判地位。在用工政策上,通过增加雇工弹性和引进外籍员工等政策的改革,增加劳动力市场供给,加剧了劳工阶级的内部竞争,进一步削弱了劳工阶级的组织程度和谈判能力。在社会政策上,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开支,并将社会福利的主要责任由联邦政府下放给各州政府。1996年,克林顿签署《福利改革法案》,结束了自1935年以来联邦政府对于穷人帮助没有时限的做法。以上政策的实施,使得在过去30年中,美国劳工阶级实际工资和社会福利几乎没有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劳工阶级(含所谓中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

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美国政府为了在国际上推行新自由主义,将其具体政策化为“华盛顿共识”,并作为改革范本在全球推广。美国在国际上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进一步巩固美国霸权地位。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方便了美国资本输出和国际剥削,加强了美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间“中心—外围”“消费—生产”的不平等关系。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流通体系下,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扩张,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