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绣花匠”刘根敏

“笔尖绣花匠”刘根敏

——磨练技艺精益求精 树立制笔行业标杆

摘要:生产香港回归18K限量版金笔,刘根敏采取传统手工艺制造技术,连续加班加点,设计出“笔尖上绣花”的专用锉刀和多功能模板,使商标打在金片上无误差,让机器设备“不可能实现的”变成了现实。产品验收时,专家拍案叫绝:上海英雄金笔厂的工人绝对是“英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金笔、世博特许产品“中国红”14K金笔、APEC官方专用金笔、G20峰会专用笔、“一带一路”元首圆桌会议用笔……英雄金笔厂的展示厅里一批特殊样品,不仅是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更是上海英雄金笔厂的光荣。而这些产品的金笔尖都出自刘根敏及其班组成员之手。 

在笔尖车间,身着浅蓝色工装的刘根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一谈到手上的活,却是滔滔不绝:“30道工序,有点铱,有开缝,有并缝,还有将近20道辅助、清洁、检验辅助的工序。如果清洁不好,笔尖面上就会出问题,像玻璃没擦清楚一样。我们的笔尖,不但要有书写质量,还要要有外观质量。”

1.笔尖“绣花”攻坚克难 巧手打造“重磅”金笔

1987年的夏天,不满20岁的刘根敏,从一名技校生成为上海英雄金笔厂的一名工人。没想到,自己在制笔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 

“小时候我就喜欢修修补补。”刘根敏说,这份工作很适合自己,“修模有时需要修一天多,需要钻进去,不能分心。”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比较简单的重复劳动,但是刘根敏就是在这种“重复”中干出了一番事业,摘取了制笔行业的明珠——18K金笔尖。

刘根敏用放大镜观察笔尖。图片来源:上海普陀区文明办

1997年,英雄厂接到了制作香港回归中、英两国领导人签字金笔和纪念香港回归18K限量版纪念金笔的任务。 

刘根敏的任务就是专门设计大笔尖纪念笔。不久,一个设计图标占了笔尖三分之二位置的设计图纸制作完成。设计图上的大笔尖纪念笔,造型异常优美,制作难度却很高,厂里的自动化设备根本用不上。没有了现成的模具设备,意味着只能采取传统的手工艺制造。 

刘根敏发现,金笔尖表面的商标定位要求很高,误差必须控制在几丝之内,若按照设计图纸及传统方式加工,商标打在金片上总是有偏差,另外笔尖腰身的连接处造型特别,如果采用以往的做法可能无法完美连接。刘根敏动起了改进加工设备的脑筋,发动全组成员一起动脑筋改良装备。

刘根敏用锉刀磨磨具。图片来源:上海普陀区文明办

在纪念笔试制期间,他和班组成员连续加班加点,先后刻坏了五套模板,做坏了一百多个笔尖,手破了再破、磨了再磨,他设计出一种多功能模板,手工调整一把“笔尖上绣花”的专用锉刀,经过数月努力,他们终于按时完成了生产任务,商标打在金片上无误差。当这批特色鲜明、做工精美的香港回归18K限量版金笔送到相关单位时,验收方和接受方的专家和领导个个拍案叫绝:上海英雄金笔厂的工人绝对是“英雄”。

责任编辑:李雪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