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北京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指出,京津冀未来要打造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指的是北京。2010年北京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16年达到1.7万美元,按照世行“人均1万美元”的标准,北京早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因此,在空间统筹方面,北京应按照后工业化时代的要求,适时调整“三生”空间的组合布局,适度压缩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扩大生态空间,压缩的生产空间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方式向天津、河北两地转移,从而带动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解决北京生产功能的过度集聚而导致的“大城市病”,其基本手段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一方面实现“瘦体强身”,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保障和提升首都功能。另一方面,河北省通过分散承接非首都功能,实现其各地级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集中承接非首都功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如雄安新区,从而缩小周边地区与北京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

过去三年北京已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可以从北京在资本辐射、创新驱动、产业引领、交通网络、服务对接等五个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作用进行分析。

北京已成为三地互投的资本辐射中心。北京在京津冀资本互投中主导作用显著。2014~2016年,北京对津冀企业累计投资达5177.4亿元,是天津对京冀投资额的9.3倍,是河北对京津投资额的7.1倍。在北京对津冀两地的投资中,2662.7亿元投向了天津,占比51.4%,2514.7亿元投向了河北,占比48.6%,对两地投资的比重相对均衡。在北京对天津各行业企业的投资中,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额为1410.2亿元,占比53.0%,排名第一;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的投资额分别为381.6亿元和235.8亿元,分别占比14.3%、9.2%,排名第二、第三。在北京对河北各行业企业的投资中,25.6%投向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额为643.0亿元,排名第一;对制造业的投资额为552.9亿元,占比22.0%,排名第二;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额为303.1亿元,占比12.1%,排名第三。

北京已成为三地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2014~2016年10月,北京与河北两地企业的专利联合申请量和联合授权量分别为6718件、4912件,分别占同期三地专利联合申请总量和联合授权总量的50.13%和59.35%;北京与天津两地企业的专利联合申请量和联合授权量分别为5465件、3152件,分别占三地专利联合申请总量和联合授权总量的44.03%和38.08%。北京的科技资源加速辐射周边地区,截至2016年底,中关村企业已累计在天津、河北新设立分公司2709家;2016年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4.7亿元,增长了38.7%。

在产业引领方面,北京正打造 “高精尖”经济格局,实现产业链条向津冀延伸。北京通过做疏解功能的“减法”,运用腾退空间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努力走出了一条减量集约、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截至2017年5月,北京累计清理退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的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713家;2015~2016年,调整疏解350个商品交易市场,其中2016年共完成了117个,调整疏解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调整疏解商户2.8万家,搭建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自2014年以来,北京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地区行业总量的55%,城六区受到禁限的行业比例高达79%,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1.64万件,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市场,各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的主体数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

北京交通核心地位逐步弱化,京津冀网格化交通格局逐步形成。三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已基本消除。京津冀交通正由原来的“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格化格局转变,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在新机场建设方面,2016年北京新机场加快建设,“五纵两横”外围交通项目全面推进。在城际铁路方面,2020年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总里程将达到约1100公里,其中北京境内约250公里,投资约856亿元。在高速公路网方面,2016年北京高速公路在建里程达184公里,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已达1008公里。2017年7月6日,北京开行通往雄安新区的直达动车。未来在京津冀中部核心区主要城市将形成0.5到1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之间形成1到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形成0.5到1小时通勤圈。

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外溢显著,三地公共服务全面对接。在教育方面,2016年,北京市、区两级与津冀各地方共签署教育合作协议21个,实施合作项目30余个,组建了京津冀地区4个高等教育联盟,一批合作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在医疗方面,与河北开展了北京—燕达、北京—曹妃甸、北京—张家口、北京—承德4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累计派出医师1000余人,接受津冀两地进修医师700余人;推动河北燕达医院实现了异地就医直接持卡结算;京津冀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首批互认项目27项,纳入互认医疗机构132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三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共商机制、跨地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机制,社会治理协作更加密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