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江波:以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

代江波:以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并进一步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文化自信与政治定力的客观联系,弄清楚文化自信能够支撑政治定力的深层次原因,找准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的科学路径。

(一)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类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凝结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是支撑人类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滋养。文化自信,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自身文化中蕴含的真理性认识有深刻的理解,对自身文化中蕴含的价值取向有充分的肯定,对自身文化中蕴含的道义有高度的认同,对自身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追求能够持之以恒的坚守。文化自信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至为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根”与“魂”,是推动国家兴旺、民族进步、政党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定力”一词本义为理念坚固、心地清净、克制物欲、适应环境的意志和开启智慧、觉悟真理的心愿。后来被引申为人的意志坚定,不会被各种假象迷惑,不会被各种威逼利诱动摇、改变。政治定力是指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定行定心之力,是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集中反映,具体表现为:在思想上,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各种思想侵蚀行为能够时刻保持清醒,排除干扰、消除困惑,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能力;在行动上,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前进道路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要实现伟大使命、赢得伟大斗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政治定力。

文化自信与政治定力有着天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即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表现为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等,其中精神成果特别是内在的价值理念最为根本、最为深刻、最为持久。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和软实力,整合凝聚着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为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撑。马克思主义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文化价值观的自信,它是一切自信的源头。党员干部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的前提就是要对党的政治理念有高度的认同,对党的崇高理想有坚定的信心。说到底,还是对党的价值追求有信心。因此,文化自信和政治定力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他们二者的关系就好比“树根”与“大树”的关系,党员干部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文化自信“之根”,才能在各种诱惑、各种困难的考验面前,确保政治定力“之树”不倒。

(二)

文化自信以一种无形之力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有形存在,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文化自信更是其融入血脉的精神标识,时时处处影响着自己的行为模式。党员干部要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离不开文化自信中所蕴含的真理、价值、道义和精神支撑。

强大的政治定力离不开文化自信中所蕴含的真理支撑。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文化容纳了一系列真理性认识。我们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指南,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政治定力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上不够坚定,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摇摆不定,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论上的不清醒。所以,党员干部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器,才能在思想认识上划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才能在政治风浪中站稳立场,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强大的政治定力。

强大的政治定力离不开文化自信中所蕴含的价值支撑。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取向,只有对自身文化的价值取向的肯定,才能有坚持坚守的从容。中华民族很早就懂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因而十分注重把本民族的价值理念寓于文化之中,如天下为公、与人为善、仁者爱人、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等,这些价值理念与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高度契合。 强大的政治定力离不开文化自信中所蕴含的道义支撑。自春秋战国以来,道义优先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从孔子到宋明理学,道义始终被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原则。如“德义,利之本也”“夫理天下者,以义为本,以利为末”“人心所归,惟道与义”等至理名言就是最好的例证。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文化自信中所蕴含的道义支撑,很可能会不打自垮。典型案例就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军队规模、武器装备、资源禀赋等硬实力方面远不如国民党,但是我们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最终实现了“小米加步枪”打赢国民党飞机加大炮的奇迹,再一次应验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定律。

强大的政治定力离不开文化自信中所蕴含的精神支撑。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粮,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一些人精神空虚,热衷于搞封建迷信,信奉名利至上,意志消沉。说到底,就是骨子里丧失了精神气节,精神上得了“软骨病”。根治好这些病症,还得从文化自信中找出妙药良方。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等,革命文化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牺牲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倡导的“法治公正、诚信友善”的现代精神,都是增强党员干部精神支撑,保持政治定力的稳固基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