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增强服务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力(2)

王一鸣:增强服务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力(2)

●从服务业大国迈向服务业强国

经过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正在发展成为服务业大国。要推进由服务业大国向服务业强国迈进,必须把握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充分释放服务业巨大发展潜能,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服务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力。

一是深化改革,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活力。服务业对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要求建立健全更加公正开放的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和透明的信用体系。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开电力、民航、铁路、石油、天然气、邮政、市政公用等行业竞争性业务,扩大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互联网、商贸物流等领域开放,清除各类隐性障碍,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继续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逐步取消各地方违反规定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禁止设置限制服务企业跨地区发展、服务跨地区供给的规定。推广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二是扩大开放,增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服务业具有更广的辐射范围和更大尺度的市场边界,具有更强的网络性和渗透性。要鼓励服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空间,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开拓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参与多边双边、区域服务贸易谈判和全球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增强我国在国际服务投资贸易规则制定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三是创新驱动,增强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现代服务业得益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是伴随技术、业态、商业模式创新而发展的。要鼓励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服务业中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兴业态。支持发展研发设计、物流配送、采购和营销服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拓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领域,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服务外包。通过创新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四是融合发展,增强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发展服务业不仅表现为服务业规模扩展和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支撑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培育“服务+农业”新业态,支持发展农业共营制、农业创客空间、农业平台型企业等融合模式。发挥平台型、枢纽型服务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平台+模块”产业集群,发展一批产业融合、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五是优化环境,助推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业发展对综合配套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畅通安全的信息传输、充足的人力资本供给、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要完善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快完善网络安全、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法律法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建设规模宏大的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系统功能优化,提升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跨部门合作和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用激励与联合惩戒机制。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