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每年有一个大课就讲金融问题。当我介绍到世界金融垄断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状况。其实我这数据也是有点过时了,但是还是说明一定问题。在全球十个排名最靠前的金融机构,十个银行、十个对冲基金、十个财富管理公司,这三十家金融机构掌控着120万亿的资产。这是什么概念?全球的GDP加在一起是60万亿,而这三十家金融机构却掌控着120万亿。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富可敌国”。这就说明,第一,这些人掌握的资产超过全球各个国家的资产总和。另外,他掌握着巨大的财力。我讲到这个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同学就问,说,老师,人家掌握这么大的力量,我们怎么办啊?我作为60亿人口之一,一个蝼蚁,我怎么能够让我这一辈子能活好啊?要我说,只有一个,你只有跟着共产党,为什么?因为只有共产党能帮你把传统的财富结构粉碎,让我们大家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你才能有唯一的一次机会,如果你不跟着共产党,你不走这条路线,那我想除非你们家就是有钱,因为你可以继承,所以你相信这条继承路线对我是最适宜的。但是从人口上来讲,能够继承的人总是少数,而没有东西可继承的是多数,所以说共产党为什么为广大群众所拥护?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从经济角度,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就很容易理解。
目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当中。历史上这些财富就是通过这“两化”,还有一个是私有化,如果不把产权私有化,那么这个财富也固定不住。这个历史过程,我们通过英国的圈地运动就看得特别清楚。英国的圈地运动实际上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原来的封建领主肆无忌惮地把原来的公共用地圈为己有。所谓圈地,大家知道当年的欧洲文化不是很发达,人口也不多,所以相对来说是地多人少,除了佃农租种土地之外,每个村还有很多公共用地,特别是西方实行轮耕制度,所以土地比较多。那么在工业兴起的时候,当时大家都知道纺织业,纺织原料就是羊毛,羊毛你得养羊才能出毛,所以你得有草地才能养更多的羊,这样就促使一些人先把公有土地占为己有,圈地运动实际就是这么回事。
资本主义开端实际就是抢劫。这些人就是用暴力生抢,占地就是自己的了,一会儿我在讲法律的时候,还会再回过头来讲这点。最后就是以法律方式确定这土地你占了就是归你了,这不就是强权吗?谁有暴力,谁有实力能把别人赶走,能把地占住,那就是你的。那么我们今天上网站也好,看一些书也好,关于圈地运动,第一个它不讲得这么血淋淋,第二个也不联系实际,讲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好像是没有给任何人造成伤害,只有推动历史进步的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什么?帮助社会分化?没有圈地运动,农民如果不脱离土地,工业怎么能有劳动力?在将近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英国的城市人口从3.1%上升到8.8%,圈地总额为350万英亩,大概是这么一个规模。书里头一般就讲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无产者进入工厂出卖劳动力;另外一方面,大农场出现了,扩大了规模。但是我们关心的就说从这个制度本身,大家如果设身处地去想,你就流离失所了。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就是用最野蛮最原始的暴力把财富据为己有,然后再通过法律把它固定下来。凡是把土地抢到手里的人,他就把这个土地的原始增值纳入了自己的囊中。是这么个过程吧?!
刚才我讲,就是我们切身体验到工业化和城市化让土地升值这个过程,就在英国的圈地运动当中实现了。就是靠这种血腥,靠暴力实现了,而且这些人最后又通过法律确权,确定了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他通过法律确定了他的财富结构。那么有了这种财富结构,他又赶上了土地增值,这个差距一下就拉开了,这个差距如果说你去挣工资,那可能你得用几辈子也赶不上;从另一方面说,占据了土地原始增值部分的人,只要他不是浪荡公子,不是漫无边际地去挥霍,那么他的位置就确定下来。通过这个我们就了解了这两个阶级是怎么产生的。我们要时不时的好好想一想财富的结构,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我们就会清楚,为什么我们应该选择今天这么一条道路。如果我们不打破这种旧有的财富结构,就没有大多数人今天的这么一种生活,和这种新的结构所能够给我们带来的“钱景”,和我们自己可以产生这种进一步个人的发展前途。我想从第一点就两种制度,一说制度好像很大,实际上我们抓住一点我们就能看得很清楚。即,我们为什么做这种选择,而不是另外一种选择?
就这个问题,我想稍微延伸一点点。刚才我们讲的是个人,如果我们不是出生在一个有钱的家庭,那么我们的命运当然是跟着社会主义,跟着共产党才能有很大的发展。前不久,李克强总理说了要“万众创新”。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基础,我想我们也就没有万众能创新的基础,也就没有这个前提,这前提都不存在。你想“万众创新”谁不懂,道理是很朴实的很简单的,发达国家怎么没做大?对不对?大家一说硅谷,说这应该是一个“万众创新”的典范,但是实际你仔细研究一下,还是很不同的。西方很早就有所谓的“孵化器”,他也是国家花了不少钱,但是到不了今天中国的规模。
前不久有一个事情,我查了一下资料,近半年来,新增加的登记注册的企业,经济主体达到200万,平均一天要有1万多新企业登记注册,这个势头。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在注册大概两三个月后就自生自灭了,这肯定也是存在的,但是通过刚才我说的这个数据,能够看到“万众创新”是建立在我们这么一个财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出现这么一种状况。
刚才我讲到了历史,讲到了英国,我想最近还有一个资本主义研究,给我们的一个不能说是反面教材,但是是资本主义阵营他们自己的研究,来进一步佐证我刚才讲的这个观点。关于这个研究有一部著作大家可能听说过,叫做《21世纪资本论》。《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叫托马斯·皮凯蒂,是一个法国的经济学家,而且还很年轻。他的这一著作在刚刚发布时,在法国乃至在欧洲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到了美国后一下掀起轩然大波。为什么?
我做一个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里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我引用一个保罗·克鲁格曼的书评,他对《21世纪资本论》的贡献是这么说的,他说“《21世纪资本论》一书真正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摧毁了保守派最为珍视的一些错误信条。保守派坚持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靠才能成功的时代”,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靠能力就能够成功的时代,“富人的巨额财富都是赚来的,也都是应得的”。这是美国社会的保守派,实际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派,他们的信条就是说,我所有的钱都是用我的能力赚来的,因为我聪明所以我能挣,而且我挣来的都是合法挣来的。他说皮凯蒂最大的贡献在于打破了这个神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