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完善科技评价制度(2)

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完善科技评价制度(2)

许多国家设立的自然科学基金主要鼓励兴趣导向的自由探索研究,基本上属于玻尔象限范畴。玻尔象限由于和应用关联性不高,其研究成果主要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我国仅在2008年—2015年的7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占财政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从24.3%急剧上升到40.4%(从53亿元增长到222亿元),如果加上各省市投入的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门和科研部门的科学研究基金,对以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会显示更高。玻尔象限经费数量的急剧增长必然导致论文产出数量增加,最终导致论文导向的科技评价被进一步强化。

美国绝大部分财政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到了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国家航天局(NASA)、能源部(DOE)等应用部门,自然科学基金(NSF)经费占联邦财政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仅维持在12%—16%之间。也就是说,美国联邦财政基础研究投入的重点是应用导向的巴斯德象限,相关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能够进一步带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部门的研发投资,源源不断地形成创新竞争优势。近年来,美国NSF也在不断总结和改革,开始逐步摒弃过于重视兴趣导向的政策,而在立项和评价中不断加强应用导向,也就是关注重点由玻尔象限向巴斯德象限迁移。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R&D的比例长期偏低,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基础研究经费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在增长。但我国财政基础研究投入主要在玻尔象限单边突进,对巴斯德象限的投入相对薄弱。2015年,在我国基础及应用研究活动中,大学和科研机构R&D人员全时当量占比约79%,R&D经费支出占比约为81%;在试验开发活动中,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占比约93.5%,R&D经费支出占比约89%。这种二元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形成了大学和院所科学研究自循环、企业技术开发自循环,这是导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主要根源。

政府投入长期忽视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企业投入也不重视基础研究。中国在1991年企业研发支出仅占总研发支出的40%,目前逐年上升至2016年的78%,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支出的主体;但中国企业基础研究强度近年来逐渐降低。2014年,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支出仅占企业研发支出约0.9%,同比俄罗斯为1.7%,韩国为13.9%。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支出仅占总基础研究支出1.6% ,同比美国为24.2%,日本为42.7%。

总之,我国科技评价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主要根源在于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出现了问题。仅仅依靠科技评价方法和程序的修修补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评价导向的偏差问题。要消除科技评价的导向偏差,政府科技投入必须坚持“三个面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突破口,改变过分关注玻尔象限的投入模式,加大对巴斯德象限的投入。要降低竞争性经费比例,加大对战略科技力量的保障性经费支持,形成知识、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相互衔接和配套,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格局。一旦企业基础研究壮大起来,科技评价将真正回归多元价值导向,科技资源配置才能更好地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