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判断形势 正确制定战略

科学判断形势 正确制定战略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战略思维

摘要:秋收起义是在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举行的,加之敌情我情的复杂多变,战况出现了许多始料不及的情况。领导这场起义,就不能墨守成规、刻舟求剑,而是要因时、因事、因势而变。毛泽东始终将主观愿望服从客观实际,将行动方案适应现实变化,引兵方向基于长远考量,将挫折失败视为暂时现象,在秋收起义中就展现出他若干年后成为党的领导核心、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远大视野、宽阔胸怀和卓越智慧。

国泰民安,居安思危,行稳致远,走向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隆重纪念伟大的秋收起义90周年,满怀深情怀念党和军队的创建者毛泽东同志逝世41周年。1927年9月9日,那是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而在90年后的今天,总结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期间展现出的科学判断形势、正确制定战略的高超战略思维,既是对秋收起义时代意义的深化,也是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致敬!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的“八七”会议,此次会议期间,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关系的性质,深切感受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愿望,深刻把握党领导的军队在革命斗争中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然支持举行秋收起义。

90年前的秋收起义,是在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共产党决心以武装起义反抗镇压、坚持革命的生死关头举行的。大革命形势转变之急速,国共两党关系决裂之残酷,中国革命前途之危急,共产党人命运之险恶,都使得还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经受着巨大的冲击、极大的压力、严峻的考验。有的屈服、有的背叛,有的绝望、有的迷茫,有的冒险、有的盲动。面对这样的局面,必须尽快制定出指导党的斗争的正确纲领,从失败中崛起,从绝境中突围,这就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大革命失败后的基本形势。

第一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抗,武装反抗反革命暴力是共产党的唯一选择。“马日事变”后,毛泽东不再赞成中共中央和平解决“马日事变”的方针,主张组织群众,拿起枪杆子,武装保卫革命。要求湖南各县工农武装迅速集中,准备以武力对抗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抗枪杆子。这是基于对“四·一二政变”后国共关系性质的清醒判断,这种关系就是两大政党、两大阶级、两大力量的生死搏斗,决不能再抱任何幻想,走什么妥协和谈的道路。“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则是这场殊死搏斗的壮丽篇章。

第二,从一起打倒军阀到遭血腥镇压,工农群众中举行暴动的愿望如同火山爆发。国民党反动派公开与工农群众为敌,大肆屠杀,成千上万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中。毛泽东深入群众、掌握民心,强烈感受到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组织工农群众奋起反抗的条件已经具备。这为他坚定举行秋收起义的决心和信心,制定暴动的纲领和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三,从没有自己的军队到建立党领导的军队,得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结论。大革命的失败,从反面证明了党掌握自己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血的教训告诉中国共产党人,由当初不要枪杆子到必须拿起枪杆子。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也就没有党的一切。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8月18日湖南新省委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又强调,“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军事的帮助,有一两个团的兵力,否则终归于失败。”在两大阶级、两大政党的斗争达到你死我活、空前激烈的程度,军队是关系斗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队,既是举行秋收起义的必要条件,也是秋收起义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正是誓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代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要求,组建起了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力量,才有了“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在秋收起义准备期间,毛泽东充分认清发动暴动的阶级基础与核心纲领,准确判断党领导工农革命的必然抉择,紧密依据形势变化确定起义区域,集中力量组织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包含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于一体的全面斗争、总体斗争。如何发动工农群众投身于这场起义,这场起义打出谁的旗帜,起义的布局是怎样的……都是摆在秋收起义组织领导者面前的重大问题。在这些方面,我们党还是经验不足的,特别是仗怎么打、军队怎么建,都要在实践中探索,包括经历不可避免的失利和挫折。毛泽东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革命中学习革命,从起义中学习军事指挥,根本的一条,就是从实际出发作出决策部署,不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

第一,把土地革命作为秋收起义的纲领,动员起千千万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土地革命。不解决土地问题,中国革命既失去了正确方向,也失去了群众基础。秋收起义能否发动起来,根本的是有没有一个满足贫苦农民利益需求的土地革命纲领。当时湖南省委有的领导主张只没收大地主土地,反对没收小地主土地;有的主张全部没收土地,实行土地国有。毛泽东通过在农村和农民中调查研究,认为要抓住全部农民,必须要没收地主的土地交给农民,同时不要提“没收自耕农土地”的口号。这是由于“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只有把发动秋收起义与解决土地问题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参与暴动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