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人才优势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摘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北京最大的优势是人才和科技,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是北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也是北京的历史责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研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与产业加速融合,科研、生产、市场转化过程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强势崛起,科技创新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更加凸显抢抓先机的重要性。

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重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北京最大的优势是人才和科技,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是北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也是北京的历史责任。北京把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大力度支持、高强度投入、全方位保障。我从五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一是2022年经济回顾与2023年经济前瞻;二是北京的科技优势和影响;三是北京的人才优势和影响;四是做大做强京津冀经济圈;五是京津冀经济圈打造与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2022年经济回顾与2023年经济前瞻

2023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同时各省市也发布了2022年经济发展“成绩单”与2023年“路线图”。

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这也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次跃上新的台阶。总的来看,2022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 638698亿元,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季度持平。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368万吨,增长0.5%。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0448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85亿元,与上年持平。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202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30亿元。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57万亿,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民间投资增长0.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快于全部投资13.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12.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6%、27.2%;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4%、19.8%。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结构性矛盾出现,包括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足、自主创新不足、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从消费结构看,中国的消费不足,主要是居民收入在GDP构成中偏低。还有,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红利逐渐缩小,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高。以上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从2022年各个省市的数据看,北京、上海处在头部地位。

2023年,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落实国家要求。同时,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重点做好十二个方面工作,包括“坚持规划引领,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扩大内需,积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大国首都文化软实力”“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首都和谐稳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另外,从各省市公布的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来看,投资、消费成为关键词。这也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等要求相一致。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结构性矛盾,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在2022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因此,2023年的经济工作必须要把稳增长作为“第一主题”。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三是将“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消费需求包含衣、食、住、行四方面,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消费需求比投资需求稳定性更强,因为人的基本需求是刚需。同时,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四是“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我们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当然,我们稳定经济、发展经济的措施不仅是以上四方面,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体系、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等方面也有细致部署。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