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政治经济学基础(2)

彭宏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政治经济学基础(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创新

把资本和资本主义区别开来、把资本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利用资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观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实践探索,才最终得以确立,构筑起了理论自信的政治经济学实践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没有独立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在苏联的帮助和指导下从事经济建设,基本谈不上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随着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经验为鉴,创作了总结中国经验的论著《论十大关系》,其中,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实质是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化的政治经济学。这对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同年12月,毛泽东同志更加深刻地考察当时经济问题,明确指出:“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 毛泽东同志认真地研究了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并没有对私人资本采取简单的排斥和否定的态度。遗憾的是,后来的历史发展逐渐偏离了当时的基本方向。

在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后,我们党逐渐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中,发现苏联模式完全拒绝资本,带来了巨大问题,并试图加以解决。但是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在“赶超”策略的影响下,犯了急性病,片面地强调政治手段的作用,而忽视了经济规律的作用。

从发展阶段看,我们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彻底消灭资本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高度。马克思曾经说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改革开放前的发展史已经证明,简单地依靠政治动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计划经济作为一种手段,已经不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资本问题,放弃原有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摸索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依靠资本,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从改革开放的成果上看,中国经济在资本的推动下,经受住各种考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并没有因为利用资本而倒退到资本主义。相反,我们依靠资本,迅速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实践表明,资本与社会主义可以良性地结合在一起。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资本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增殖自身价值的工具,也是造成社会对抗的总根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就要发挥其积极作用,把资本改造成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手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重大的历史任务。

在不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步完善起来,理论自信有了强大的实践根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