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卓越成就(2)

许耀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卓越成就(2)

——十八大以来政治建设发展的新蓝图新思想新格局新亮点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思想,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持续发展的事业,人民不但是这项事业的创造主体,同样是这项事业的管理和发展主体。没有人民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思想,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治理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依法治国,人民是国家治理的主人,在依法治国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体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法治的方式治理国家。必须保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构成政治建设发展的新格局

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改革的基础上,果断地发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号令,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诸多强力举措,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四年多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集中于:一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政之道,首推用人,要行之有效地选拔、培养和使用公务人员,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要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等取人偏向,坚决克服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倾向。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准任人唯亲、搞亲亲疏疏,不准封官许愿、跑风漏气、收买人心,不准个人为干部提拔任用打招呼、递条子。杜绝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的恶劣现象,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是进行决策体制改革。在现实政治生活实践中,一些“一把手”及领导者拍板定案,几乎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决策模式。有的地方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唯上论”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围绕上级领导批示开展决策。现在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定了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还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的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三是进行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改革。传统政治体制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方面,实际上使各级一把手以及主要干部成了“特殊人物”,处于“虚监”、“失监”的状态。改革传统政治体制中权力制约监督的缺陷,就要形成严密的权力制约监督体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进行基层治理体制改革。传统政治体制缺乏基层民主自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是社会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建立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健全民主治理制度,实行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的自治方法,对干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企业职代会、城镇社区自治委员会以及其他群众团体,都要在社会民主政治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