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进展与新期待 (2)

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进展与新期待 (2)

摘要: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同时,社会组织“有针对性地办小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草根力量的发展空间和希望在于,它能够与官方力量形成必要的互补。

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与法治化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不仅要面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还要把握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方向,创造社会活力与社会和谐的共赢局面。

从阶段性任务来看,仍然需要给予社会力量更大的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同时,社会组织“有针对性地办小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草根力量的发展空间和希望在于,它能够与官方力量形成必要的互补。

法治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政府精简自身、简政放权的过程中,腾出的空间和功能只要不违反法律,就可以让社会力量来试试。有的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得较快,也应加强监管。二者不可偏废。

社会发展到如今,很多诉求需要正式渠道来表达和实现,否则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问题。我们的社会需要缓冲地带,各级政府需要给予社会更多的空间和职能,这将为政府换回更大余地和潜能。当然,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并打击违法活动,也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在要求。

精细治理永远在路上

社会需求千差万别,治理的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和“一刀切”。笔者2013年随团到美国加州考察保障房建设,发现该州充分考虑到被保障对象的个性化特征,不太突出收入指标——我国目前的几类常见保障性住房,主要是从申请人及其家庭的收入指标来考量,而且不同保障房源的申请条件的差异是非常模糊的,或许可以从他山之石中借鉴一些经验。

笔者在加州实地看到的保障房,有的提供给没有劳动能力的流浪汉,包括一张床、一床被、一个存放物品的柜子、一片供休息和简单娱乐的公共区域;有的提供给有劳动能力的无家可归者(Homeless),不管收入如何,只要没有房子、工作就可以申请,但必须接受培训和介绍的工作岗位,其硬件条件很像简易旅社;有的提供给老年人,是酒店式公寓,带游泳池等设施,有专门的救生员,这类房源只能是老年人和直接照护者才能居住;有的提供给单亲妈妈,考虑到孩子会受到父母离异的负面影响、应该得到更好照顾,这类住房通常是别墅式的,几家人一起居住,有专业社工每天上门帮扶,这类单亲家庭的妈妈必须每周完成固定时间的社区志愿服务……

这些保障性住房,从硬件建设到运营管理,几乎都由社会组织来实施主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其绩效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补贴,最高可补贴和弥补成本的90%以上。不同房源保障的人群类型也是不同的,评估标准的侧重点对治理的精细化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从社会需求出发的政策设计,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管理和服务的行动逻辑,使得精细治理得以落地。

在共同治理的新格局和精细治理的新方式下,还需要进一步构建起有利于政府与社会力量分工协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制度框架,在法治的轨道上发展社会组织,加强基层自治,畅通公民参与,满足多元需求,真正使社会治理符合现代化的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的期待。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