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鹏:面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橄榄型社会与M型社会的比较(9)

五、日本M型社会的成因及中国的风险应对

中国确实在可支配收入、消费能力、投资能力、收入分配差距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起飞速度,已经具备了向中间阶层占主体的社会形态去跃升的动力。那么,为什么日本却没有跃升成功,甚至把已经形成了的稳定态势转为坍塌呢?

(一)日本M型社会的成因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农民的收入明显减少。当时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日元升值,大量农产品进口,自产农产品的价格不能再提升,造成农民收入停滞。从日本静冈县农村定点调查的情况来看,因为连续几年的收入减少,有的农民开始去城市里工作,但是在城市里的工作很难一步到位,这意味着农民成为中产阶层的可能很小,有的已经成为中产阶层的人开始下滑到较为贫穷的状态。

农业出了问题以后,工业也开始出问题。城市也出现问题。一些工厂和企业的工会过去通常看自家企业的效益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待遇向资方提出涨薪的要求,但渐渐有工会的负责人表示,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宁可不提奖金、不涨工资,因为保障员工就业最重要。像日本的一些国际化大公司,高层收入不少,但工人的奖金已经不能保证全年按时发放,效益好的时候可以发七八个月,效益差的时候只能发放三四个月的。

有美国学者说,“IT经济泡沫崩溃后,美国社会发生沙漏化现象”。日本在2000年以后,沙漏现象同样严重。沙漏社会开始不断地让人从上往下一点点地坠落,而且只能从上往下,没有自下而上、逐步走向整体均匀的机制。小泉纯一郎在2001就任首相后,推行新自由主义,强调多劳多得、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让很固化的劳动体制变得灵活起来,资方完全可以在经营困难的时候,将剩余劳动力从企业中分离出去。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实现人才的适用性,可以实现对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模式和具有开放性和低成本的容纳能力等。沙漏社会其实也是M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表述。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日本的从业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是临时工。临时工的收入是正式职员的一半,最多是其三分之二。他们大都难以跃进到中产阶层。日本一个网站曾以“日本阶级社会实态:绝望的社会已经到来”为题提出,如今的年轻人几乎都处于贫困层,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成为被称为“胜者”的正式职员。所谓的改革、所谓的推进也没有让劳动者获得充裕的幸福感。这就是日本中产阶层的基本情况。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