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说与感怀

中秋节的传说与感怀

摘要:说起中秋节,不能不谈谈那些美丽的传说。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这些美丽的传说就是一种节日文化的回想、回味和感悟,世世代代不厌其烦,并不认为那是老掉牙的东西,越听越有新鲜感,甚至还可以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其节日文化释放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快到了,忙碌的人们似乎有意有心地开始放慢生活节奏,纷纷抽出时间到大小超市和美食城踊跃购买节日喜爱吃的东西。看得出来,各式各样的月饼成为主打节日餐桌上的美味,这个习俗不因沧桑巨变而有任何的丝毫改变,中秋节吃月饼、望明月的节日之风依然盛行,而且正劲之时。

说起中秋节,不能不谈谈那些美丽的传说。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这些美丽的传说就是一种节日文化的回想、回味和感悟,世世代代不厌其烦,并不认为那是老掉牙的东西,越听越有新鲜感,甚至还可以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其节日文化释放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在5000多年的中国文明史当中很难找到精准描述的一页。但我们总能清晰地找到中秋节的身影和足迹。它是那么深邃,那么诱人,那么充满着节日文化的气息,令人感动不已,至今还在升温,可谓经久不衰—中秋节,不能不过,而且还要过好,过出味道。

尽管传说的版本太多,但被人们基本认可的说法却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比如:《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所谓的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经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延续到现在。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对“秋”字的解释,不仅仅局限在一年四季的一季上,而是尊重其本意。即:“庄稼成熟,曰秋”。农历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实相继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因此而言,对“中秋”的理解,也就有了秋天居于中间的时间概念,而农历的八月正好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八月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将中秋节确定这一天可谓顺理成章。因此说,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让这种节日文化延续不断。

三是中秋节起源和隋末唐军有联系。一些历史学家在研究中这样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以此作为军饷在军中广为发放,成功解决了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此说涉及月饼,可能有一些靠谱。原来,月饼就是古人的军饷,可以此充饥,慢慢也成为民间喜欢之美食,富有故事性。

传说归传说,故事归故事。不过,中秋节的文化品位不可低估,这当中蕴藏着人们吮吸不完、享用不尽的精神营养。比如:品味月饼之香、之甜、之咸、之酥、之鲜,总会让你“仰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种回家看看、家人团圆、孝敬老人、善待幼小,一起赏月憧憬美好未来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中秋节在我国,是一个传统性很强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吃月饼,望明月,集结亲情,一家人亲亲切切地呆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过节氛围,那是相当的惬意。八月十五的月夜,诚然令人有不一样的感觉。吃月饼,吃出诗意;望月亮,望出希望。圆圆的月饼,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千家万户和睦团结、奋发进取,也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和平安定。

时代前行,社会进步,当下的中秋节过起来别有洞天。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闹“灾荒”与闹“人祸”相交织,结果是缺粮少油,民生苦不堪言。别说中秋节难以吃到香酥可口的月饼,就连面包、麻花也是“无油之作”,吃起来就像吃馒头。每每想起来,都觉得寒酸、苦涩。走进实行改革开放、除旧布新的年代,走进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时期,走进铸就中国梦、富民强国的今天,小小的月饼竟然演绎出了精彩的民生故事,中秋节弥漫着以往那些年不可比拟的喜庆之气。

一样的中秋节,不一样的体验;一样的月饼,不一样的口味;一样的赏月,不一样的感慨。你看,仅月饼的种类就达到了上百种,甚至更多。月饼的馅也在与时俱进,折射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越来越好。传统的“五仁馅”、“桂花馅”、“白糖馅”,与现代的“果脯馅”、“肉松馅”、“火腿馅”,等等,一个都不少,进而满足了众口之需,诚然是今非昔比。

北宋时出现的那种“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在当代中国随处可见,而且全都是升级版的美食。中秋节的月饼,中秋节的月亮,中秋节的话题和中秋节的团圆,彼此不可拆分的美词,这让人们分享到了那份有着浓厚情趣的快乐和幸福。

自2008年开始,我国将中秋节确定为法定假期。如果当天与周六、周日双休日重合,那就在下周一补休一天,真可谓是人性化的安排、民生性的彰显和人文关爱的落地。今年的中秋节恰逢这情况,一个3天小长假如期而至。好时代、好社会、好国家,更有好节日。吃月饼、望明月,今后的日子会更好。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