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和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加速发展,社会经济形态、技术形态和战争形态深刻演变,军民融合已成为时代潮流,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和军事竞争的一种新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说,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是抢占经济、科技、军事竞争的制高点,夺取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提出和重大意义,二是有关军民融合发展的几个重大关系,三是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法治建设。

一、从战略全局认识军民融合的重大意义

军民融合,可以大大提高经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整体效益,可以大大减少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总成本,达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效益最大化。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军民融合将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循着这一格局继续向前发展若干年,中国必将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一)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刻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军事斗争变化规律,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道。

如何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始终是我们党一直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党曾经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创性地提出了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根据这一思想,1957年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建设“十六字方针”。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国际总体形势,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重大方针。世纪之交,为适应世界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党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体制改革,围绕建立新型国防工业体制,提出了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方针。

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着眼解决国防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创造性地提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精辟论述。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的战略思想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根本指针和强大动力,社会各界都要学习好、理解好、执行好。

(二)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富国不等于强国,一个国家若无强大的国防力量,将难以巩固已有的经济建设成果,难以取得与其自身经济实力相符的国家地位。170多年前,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的坚船利炮撞开中国大门,长驱直入,我们不堪一击。几十年后,又输掉了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我们取得了伟大胜利,让世界刮目相看,但我们在抗战中伤亡3500万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为什么会那样?因为那时的中国国防力量不强。现在,中国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二,预计再过几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有一个说法叫“第二魔咒”,即在国际社会中,谁处在第二的位置谁就会遭到围攻。按此逻辑,中国正处在这样一种局面之下。我们要有“魔咒”的忧患,并积极加以应对。

如何破除“魔咒”,顺利实现中国梦?从更高更远更深的角度来看,尤为重要的是国防力量和经济发展要相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到哪里,国防力量就要延伸到哪里,要保护我们的资本、技术、劳工能够走出去安全生产,并安全地把效益拿回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遇到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大家十分关注的一些敏感问题,包括腐败、污染、分配不公、思想道德上的问题等,很多是输入性的,并不是我们的制度因素、领导因素、文化因素造成的。如何防止问题的输入?重要的是拳头要硬,也就是国防要强大。当我们国防发展到与对手大体均衡时,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或者发生了也不会如此严重。包括我们今天的发展速度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没人逼我们,就用不着急速增长,经济增长6%、5%也没有大问题。为什么?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作出一定的牺牲来追求足够的速度,使我们尽快站到最前列。到那时“魔咒”就会自然离去,我们就能以更低的成本一心一意谋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和国防都需要做大做强。如果各自分离发展,就难以持续下去,必须军民融合、军民一体。军民融合越好,就越利于经济和国防的共同发展,一分钱就可以花出两分钱的效益。

当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依赖性越来越强,各个国家都面临着资源压力。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推进军民融合,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必须有效避免军民重复建设、分散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国家整体建设效益。比如,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既考虑经济社会需要,又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做到一举两得;创建军民融合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避免军地院校相关专业的重复设置;构建军民统一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精简大量后勤保障人员;把军地各自独立的科研生产队伍融合起来,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这些都可以大量节约资源,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由此可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建设强大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

军民融合在发达国家早有范例。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为例,他们的做法概括起来有四种模式:“军民一体化”、“以民掩军”、“先军后民”、“以军带民”。日本没有专门的军工厂,却有着强大的军工产业。日本三菱、富士、东芝、住友、大金、理光等民企中都设有军工部门,也都生产武器,苍龙级潜艇、出云级轻型航母等武器装备就是这些企业生产的。这就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体。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体。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显示,军民融合给美国国防部每年节约300亿美元,相当于其采办费总额的20%以上。当今世界,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通性、相关性、替代性越来越明显,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而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也可直接用于军事目的。军队后勤保障、技术保障、装备保障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力量。相反,苏联过去没怎么搞军民融合,最后使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中国军工是模仿苏联的路子建起来的,苏联的解体给中国军工发展敲了一个警钟。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可以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共用一个经济技术基础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极大提升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点已被充分证明。例如,上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其参加者有1.5万人;60年代,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参加者是42万人。中国的“两弹一星”是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搞出来的;核潜艇,是集合了全国相关领域的高校、工厂、科研单位等上万个单位协同创新研发出来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