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西游记》的三重面纱——从文本细读探究小说意旨(4)

摘要:近代以来,鲁迅和胡适引导确立了我们研究《西游记》的思维方式,即从文学角度去解读。王德岩教授通过揭开表象回归到文本本身,从生命隐喻层面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文化解读方式。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是不是一回事?西游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取经吗?《西游记》真的如大家所想是一部佛教小说吗?看王德岩教授如何抽丝剥茧,揭开《西游记》的三重面纱。

在《西游记》之前,宋朝有个本子叫《大唐取经诗话》,写的是中原主动去取经。但是《西游记》里取经的目的非常狭隘,动因是泾河老龙被斩心有不甘,把唐太宗带到地府游了一圈。太宗回来后修建了水陆道场用以安抚冤魂,里面专门供奉他当年征战屠戮的人和他的兄弟。归根结底,西游取经的目的是为了令唐太宗安心。到了最后,当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成功返回大唐,并没有普度众生,而是举办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业鬼,顺便普施善庆。在道场超度业鬼这样的事情,基本属于道士的职业范畴。

说罢唐王的取经动机,再来看唐僧。唐僧的取经动机和职责非常复杂,第一,他是宗教领袖,要完成大唐的嘱托去取经,这是官方职责。唐僧是把这个职责放在第一位的。第二,作为金蝉子他要赎罪消业。把他在如来那犯下的罪,以及他曾经浪费了三粒米的业果都消除掉。第三,修得正果金身。他可以积累自身功德,从而得到提升。第四,佛法求知。当菩萨说他有大乘佛法的时候,唐僧很高兴地表明了听闻大乘佛法的意愿。这四个动机虽然复杂但并不冲突,因此在西天取经过程中,唐僧是目标最明确、信念最强烈的,尽管他不似几个弟子各有神通,但并不妨碍他是取经的核心。没有孙悟空取经也许不会成功,但是没有唐三藏就不会有取经这档子事。

细究其余三众,实际上只有两个动机。第一是赎罪,他们本身都是犯了罪受罚的状态;第二是立功果,如此就可以重新加入天庭的正式“编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脱苦赎罪的第一动机。以小白龙为例,当时小白龙已经上了斩龙台,他主动请求观音把他救下,因为性命攸关,所以整个取经过程中小白龙从来没有偷过懒,也没有抱怨过。再来说沙僧,沙僧是最苦的,那时日日不间断地经受利剑穿胸的酷刑。最后是最难熬的孙悟空,作为一只活泼好动的猴子被压在山下动弹不得。说到这里大家会发现,这里少了个猪八戒。猪八戒是个例外,他的取经动力是最差的,因为他那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先是给福陵山云栈洞的寡妇卵二姐做倒插门继承了一笔产业,后来又娶了高小姐。在有家室、有产业的情况下猪八戒是很勤快的,一个人就把整个高老庄打理得井井有条。从人性来说,猪八戒其实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炕头汉子,硬让他参加西天取经这样艰苦的活动,自然没有动力,所以他的想法一直是赶紧回家最好。好在如来最终派给他一份与“吃”有关的活计,否则他对成佛都没有什么动力。

让一个人进入他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很重要,动机往往决定表现。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沙僧最看重的是完成,他不要求多高的奖赏,只要摆脱刑罚。所以沙僧最沉默,最不好惹事,类似今天害怕丢编制、丢工作的那种人,一旦丢了工作就会万劫不复。而孙悟空呢?他本人很享受过程,当然这并不是因为看重斗战胜佛的封号。他智慧高、本领高、天生喜欢战斗,一听到有妖怪就认为自己的买卖来了,降妖除魔,很符合他的本性。所以孙悟空并不急着把真经取到,一路上逢到有事便要揽,逢到妖怪即便跟他没关系的也要招揽这桩“生意”。小白龙的心思最是坚定,黄袍怪将唐僧变为老虎,小白龙去刺杀黄袍怪却被其打伤,八戒看见后对白龙马提出“散伙儿”,小白龙就拉着猪八戒,不让他走,这与小白龙当初差点被杀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猪八戒留恋现状不求改变,时刻惦记着给自己留退路,在耳朵里攒碎银子,时刻准备返回高老庄。这是一个非常老实本分的农民形象,认为男耕女织平凡普通的生活就是很好的日子了。

还有一方是天庭,天庭的态度比较消极,虽然对整件事乐见其成,愿意帮忙,但是仅限对方求助的时候,这又是为何呢?天庭是统治方,是当下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凡是已经坐得天下的人,第一要求是维持稳定和秩序,取经能给天庭消除不稳定的根源。孙悟空就是最好的例子,若不给他找事干不定要搅出多少事来。西天取经不仅让孙悟空不再去搅事,还很好地改善了他跟天庭的关系,因为经常需要上到天庭找人帮忙,孙悟空对天庭众人很是客气。另外,取经队伍实际上解决了天庭几位犯错人员的发落问题,让他们在被开除“编制”后能够再次被收编。因为这些人在领过罚以后仍是动乱的隐患,被收编着实令天庭松了一口气,所以总体来说天庭是支持这项活动的。

回顾前言,《西游记》所说的取经过程实际上是送经的过程,由西天如来安排策划,观音执行,取经的唐三藏及其弟子各有动机(主要是赎罪、求果),取回来之后交给唐太宗,天庭乐意帮忙,但整个事件实际上跟它干系不大。对一个伟大的事业来说,不同的动机和发心会决定不同的表现,好比企业管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强,往往是因为老板没能调整好他们最初的发心,企业文化不能很好激发员工的热情。从发心的广大程度上来说,西天大于取经人,大于大唐,大于天庭。因此最关心的是如来,最操心、费力的是观音。而大唐派出了团队就可以等待成果了,天庭也只是在收到求助信息之后从旁协助。从个人层面来说,唐三藏大于悟空、大于沙僧和小白龙,大于猪八戒。

由此我们就可以解释各方势力及众人在取经过程中的表现。比如说在团队里面,孙悟空是一个很坚定的取经者,经常呵斥猪八戒散伙的想法。但是一旦到了观音和如来面前,他就会撒娇耍赖,要求给他去掉紧箍咒,说他不干了,要回去了,然后借题发挥让观音给他送礼物、送法宝,甚至引得如来也来安抚他。这就是动机强烈程度的差别,取经与西天关系最为紧密,本来孙悟空也很积极,但是观音、如来更加积极,孙悟空就可以拿一拿乔。

发心和表现决定收益对一件事来说,给别人帮忙的人永远获得不了最大的收益。在西天取经的事业中,谁的发心最广、谋划最远、用心最深,收益也就最大。天庭只是消极地少了一些麻烦和隐患而已,但是作为一个希望维持秩序稳定的既得利益者,它没有看到其他隐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所有这些护经人在天庭是犯了错误要被杀、被贬、挨打、受罚,不成器的一拨人,然而到了如来那里就成了能成就取经大业的优秀团队成员。待到走完十万八千里路途,取经事成之后,西天的威望势必大增。一路走来,西天实际上借助取经团队,架起了一台传播佛法种子的播种机,把信道反佛的地方纷纷消灭,令其改信佛教。因此最大的收益者自然是西天,既宣扬了佛法又锻炼了自己的团队成员,使他们超脱了原来的灾愆罪业,获得果位。其中三藏和悟空成了佛,八戒得了美差,沙僧和小白龙成就金身。地狱太苦,因为苦乐均衡,成佛最容易的是在人间。如果金蝉子跟在如来身边,不知道要多少万年才能成佛,但是如来把他的学生一脚踢下凡间,不过三四十年就成了佛。这就是为什么唐僧和孙悟空成佛以后,果位都在观音菩萨之上。

另外,天庭弃将可以在西天大有作为、功成名就,四方鬼神必然会对西天倾心向往?也就是说,如来只动了很小的一步棋,就搅动了整个天上地下的各方势力,完全改变了当时十方世界的信仰版图。试问当今世界,又有哪个团队能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中想出这样绝妙的方案呢?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