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西游记》的三重面纱——从文本细读探究小说意旨(7)

摘要:近代以来,鲁迅和胡适引导确立了我们研究《西游记》的思维方式,即从文学角度去解读。王德岩教授通过揭开表象回归到文本本身,从生命隐喻层面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文化解读方式。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是不是一回事?西游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取经吗?《西游记》真的如大家所想是一部佛教小说吗?看王德岩教授如何抽丝剥茧,揭开《西游记》的三重面纱。

第七《西游记》复杂的象征系统会帮助我们看到的本相西天取经象征了一件什么事情?师徒五人的形象各自代表了什么?西天不是真正佛教的西天,究竟是什么地方?《西游记》里的如来佛从任意角度,包括佛教角度来说都是一个混杂体。若说他是释迦牟尼,他身处西天,身边跟随的是观音菩萨而非文殊、普贤,乍看又像是阿弥佗佛。若作者是站在佛教立场上,不可能不在意这一点的区分。

抛开《西游记》的道教背景不论,从常识来看,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心猿意马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语言,这个词对《西游记》来说别具意义。猿是孙悟空,它代表我们的心;马是白龙马,代表我们的意。心猿在小说中出现了33次,回目里就有17次;意马出现过5次,回目里有2次,“意马忆心猿”,白龙马在想他的大师兄,也就是猴子。再看回目和诗词,比如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这一回悟空以金箍棒画一阻妖之圈,让唐僧等人坐在圈内等候,后来在猪八戒的教唆之下唐僧出了圈。走到圈外有三件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背心,沙僧劝猪八戒不要动,可八戒偏偏不听。沙僧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见猪八戒试穿了背心,自己最终也没能忍住好奇,唐僧便在一旁劝说他们,这就是情乱性从。猪八戒实际上代表了人性中的情欲,这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他的表现,一直没能戒掉食欲、色欲等欲望。人的本性是静的,要靠心、靠意、靠情来把它唤起,所以它是被动的。“神昏”指的是唐僧。凡人的日常意识自然是贪生怕死、好逸恶劳等具有很多缺陷的,唐僧是个凡人,但对于我们却相当于一个神。道教里称之为识神,即是意识。如果修炼得好,摆脱躯壳就成了元神。孙悟空代表的心出去了,唐僧代表的神紧接着就动了,于是遭遇了魔头。由此可见,《西游记》明确、有意且非常清晰地给每个人物分配了代表人性不同方面的角色。

第八十九回说到,金土木计闹豹头山。唐三藏的三藏不是“三藏经”的三藏,而是要藏着金木土的意思。金土木是唐僧的三个大徒弟,金是孙悟空,木是猪八戒,土是沙僧。在《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编排系统,类似《黄帝内经》用脏器的心、肝、脾、肾、肺匹配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心是孙悟空,肝和肾则是猪八戒。配以五行,则孙悟空是金、猪八戒是木、沙僧是土。配以生命的心、性、情、意、神,孙悟空是心、沙僧是性、猪八戒是情欲、白龙马是意、唐僧是神(日常的普通意识)。

孙悟空屡次被称为金公原因就在于心是属火的,而火能克金,因此他能管得住金,故为金公。金公二字合起来是铅,因此他还代表了铅。掌握五行生克的规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算。猪八戒被称为木母,因为猪八戒是水,水能生木,所以他是木的母。金公、木母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汞,所以猪八戒又代表了水和汞。沙悟净是净土,净土当然属于土。道家修炼实际上是铅汞化合,由土来相助。沙僧好比中间的媒婆,因此在《西游记》里会用黄婆来指代他。唐三藏是后天的识神,是我们凡人的生命。因此唐三藏代表了人性全部的普通的特点,亦是人性堕落的根源。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唐三藏会跟猪八戒天然亲近,一见到猪八戒就高兴得不得了;看到孙悟空这样又聪明、又智慧、又勇敢的弟子反而像是气不打一处来的样子?日常人的心性都喜欢拉着你贪吃好色、好逸恶劳的人,而让你努力奋斗、积累智慧之类的却很难令人接受。贪图安逸总会把人推到深渊,变成灾难,此处与佛教里的转识成智颇为类似,唐僧只有转过去才会迎来金蝉脱壳,在未脱壳之前他的识神是昏沉的、懵的,所以他总是缺少判断、容易受欺骗。

通过总结《西游记》的象征系统,《西游记》其实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第一是心猿拴牢。孙悟空本是顽石,并没有心,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脾气特别好,但是自从他师从菩提老祖之后,脾气就变差了,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全是因为他有了心。菩提老祖的洞府位于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是我们后背上正对着心脏的穴位,灵台方寸是指心,斜月三星也刚好组成一个“心”字,孙悟空拜师学艺等同于到心里面去学习,学成以后便有了心。也许有人会觉得菩提老祖很神秘,为何教完就消失了呢?因为菩提就是我们的自性。孙悟空觉悟以后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自性,菩提老祖就成了他自己,这里旨在说明自悟的问题。第一回前半部分,孙悟空的学习就是明心见性的过程,至于后来他搅闹天宫,则是因为心性还没有拴牢,于是如来压制他,让他进入凡间重新磨炼,这就是收心、修炼的过程。

“意马收组,推情归性”是说八戒和沙僧把躁动的情欲推到了人的本性上,让情欲合乎本性。“金蝉脱壳”指的是人的日常意识完全进入到觉悟的意识当中,成为元神。第98回,“猿熟”“马驯”表明觉悟的完成。这种象征体系融合贯穿在《西游记》本身的回目中,在其结构里可以得到体现,对研究理解《西游记》很有帮助。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