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叶海林: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3)

其次,在地区事务层面,中印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认知差距。

在中国看来,印度在南亚事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我们知道,南亚的地缘政治态势和经济结构非常特殊:印度是唯一的南亚大国,其他国家都星罗棋布的散落在印度周围。我们打开南亚地图就会发现,印度是唯一一个和其他的南亚国家都接壤的国家,而其他的南亚国家都是互相不接壤的,都是围绕着印度分布的。这种情况自然就给印度以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同时,印度又是南亚地区唯一一个军事强国,他的常规军力已经远远甩开了巴基斯坦,只是在核力量方面印巴之间存在脆弱的平衡。在经济上,印度一家独大的地位就更加明显了,其他的南亚国家在经济上都不能跟印度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南亚地区的霸主。在印度看来,南亚的事务就是印度的事务,任何区域外国家的南亚政策都必须把印度作为核心考量,这是印度对南亚地区事务的想法。这个想法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时期就开始形成,现在,随着印度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实力的提升不断强化。

而从中国的立场来说,中国认为南亚所有的国家都是平等的,国家之间尽管有大小的差距,但都是国际社会主体的平等成员,中国有权利与南亚的任何一个国家发展不针对第三方的互信合作关系,这是中国对南亚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对所有邻国和所有国际体系正式成员的一个基本政策。在中国看来,任何国家都有权利和另外一个国家发展友好互惠的合作关系,只要不针对其他一方,这种关系就应该被现行的国际体系所认可和支持,中国也是按照这个原则发展与南亚其他国家的关系的。在中国看来,印度在经济上具有格外的影响力,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因此应该把中印关系置于中巴关系、中孟关系、中尼关系之上,更不存在中国为了让印度满意而牺牲与上述南亚中小国家合作的可能性。实际上,这样一种观念恰恰也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万隆会议上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只不过当年尼赫鲁在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考虑的是所有的亚非拉国家要向西方的前殖民者这些超级大国去争取平等权利,但具体应用在南亚地区事务问题上,印度实际上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超级大国,在印度的南亚观里面,印度和其他的国家是不平等的。这是中印两国在南亚地区事务方面一个最基本的差别,即:中国认为,中国和南亚所有的国家都有权建立健康的和平友好的合作关系;而印度认为,中国和任何一个南亚国家建立经贸联系都必须把印度的顾虑放在第一位。

无论是在中国与斯里兰卡合作建设赫班托达港和科伦坡港口工程二期,还是和孟加拉国合作开展达卡和吉大港的建设,以及中尼跨喜马拉雅边境贸易合作区、中巴经济走廊,印度都公开表示这些合作项目伤害了印度的利益,甚至不是伤害了印度的经济利益,而是伤害了印度的地缘政治利益,并由此提出争议。可见,在印度的心里,其他的南亚国家的利益都必须让位于印度的利益。这种思维是中国不可能接受的。中印双方在地区层面存在认知差距,从而导致了政策上的分歧。

这种分歧在中巴经济走廊上体现得最明显。中巴经济走廊穿越了巴控克什米尔,印度认为整个克什米尔地区都是印度的领土,中巴经济走廊侵犯了其主权。印度以这个理由向中国提出中巴经济走廊不应该被涵盖在“一带一路”中,否则印度就不参加“一带一路”合作。印度也以这个理由没有派代表团参加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没有参加的。在中国看来,印度使用的这个理由是难以服众的。因为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边界条约的时候就明确表示,未来克什米尔问题解决之后,中国和那个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之后的政治实体之间的边界是可以重新谈的。也就是说,中国认为,中巴之间在巴控克什米尔和中国领土之间划界只代表着对现状的一种认可,并不代表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态度有什么变化。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中国一直坚持这样的主张。从2013年、2014年中国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合作规划以来到现在,也一直是这样主张的,而印度直到2017年才正式提出这个问题。这就不禁要问:假如这个问题对印度真的是那么关键,涉及到印度的主权、独立与尊严,甚至涉及到印度的领土完整,那么,在中巴经济走廊酝酿之初,为什么印度对此一言不发?这里面恐怕引起我们思考的是,中巴经济走廊是否涉及到克什米尔问题,恐怕是印度的一个策略而不是印度的一个原则,印度只是拿这个事情来说事儿,企图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发展作出干预或制衡。这才是印度真正的考量,其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印度不希望看到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有更紧密的合作。这个态度也反映在印度的媒体、政要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项目——瓜达尔港建设工程颇有微辞上,明确强调这是中国针对印度的。尽管事实上瓜达尔港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港口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而且距离印度非常遥远,与印度的关系非常薄弱。由此可见,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经济存在增强怀有极其警惕的心理。这种警惕的心理有地缘政治的考量,有出于希望削弱自己传统对手的考量,但最重要的还是担忧自己的地缘政治优势地位被中国的经济存在以至于随后的军事存在削弱。在印度看来,南亚地区是自己的“禁脔”,任何区域外大国对这个地方的触碰都会让印度非常敏感,尤其是中国。因为,印度无论如何也没有本事把美国从南亚挤走;印度与俄罗斯又是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且俄罗斯在苏军入侵阿富汗以后对于南亚事务已经没有太明显的兴趣了,在印度看来并不是印度的地缘对手;而在世界的主要大国中,只有中国对南亚的参与在印度看来有可能削弱印度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这是在南亚事务层面上中印两国之间一个比较明显的分歧,这个分歧除了体现在中巴经济走廊上,也体现在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合作、中国和孟加拉的合作上。比如,在2015年斯里兰卡总统大选过程中,印度采取了一些手段,使得时任斯里兰卡总统的拉贾帕克萨竞选连任失败。新任总统西里塞纳上台之后,很快就出现了中斯之间关于科伦坡港口工程二期的争议,这个争议导致了工程停滞了一段时间。

但是,印度在南亚地区制衡中国的外交行动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印度有能力阻挠中国的工程实施,但没有能力接替中国继续推动这些工程。而南亚国家又确确实实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需求,所以,即使他们在印度的外交甚至军事压力下不得不在中印之间选择站到了印度这边,但是之后一段时间面临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时,这些南亚国家还是要重新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这在“一带一路”中国和斯里兰卡国际合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一年以后,斯里兰卡政府就主动提出希望恢复科伦坡港口工程二期建设,并对中国的经济损失和由误工造成的其他损失作出了补偿。这实际上也就说明了,印度虽然以南亚地区霸主自居,但并没有这样的实力建立一个排他性南亚地区秩序。印度的能力主要用来在政治上军事上阻止南亚国家与其他域外大国接近,但在经济上没有能力向南亚提供公共产品以保证这些国家在经贸关系上、在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上完全以印度为中心。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东盟一体化程度虽然发展得不是很令人满意,但远远要领先于印度主导的南盟。这也说明,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上,在提供地区经济秩序方面,印度的能力是相当不足的。这种不足恰恰为中国以经济手段进入南亚地区,丰富和发展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创造了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两年来尽管印度在很多地方都试图阻止中国进入南亚但效果都不好的原因。比如,在斯里兰卡,在孟加拉,在尼泊尔,当然更明显的是在巴基斯坦。

总之,在地区层面,双方也存在认知差距。印度认为自己是南亚的老大,其他国家要进入南亚都必须以印度为核心,但在经济上印度又做不到建立一个能够排斥其他区域外国家进入南亚的封闭的经济体系,这就使得印度地缘政治野心与经济实力之间出现了断层。中国固然非常希望发展与印度的正常经贸关系,但中国并不愿意以牺牲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的正常合作为代价来满足印度的需求。在这个层面,中印双方也存在着一个非常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