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支柱
十九大报告的第五部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说这部分在报告中的份量还是比较重的。报告细化到了六大主要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方面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深化贯彻的。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支柱是什么?一是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新动能;二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实际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部分是有很大关系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我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生产力也有了很大提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解决的就是结构性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柱也要有问题导向。改革和创新是培育动力源的两个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化改革、促进创新,这样才能有新的动力。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从改革创新入手,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动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我们讲,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三农”问题上,也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二是体现在区域性问题上。有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缺少活力、效率低的情况,有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及其他各方面发展也不是特别充分。这些都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