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上好学”,教育责无旁贷

让孩子“上好学”,教育责无旁贷

10月22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五场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世界中上水平,不过身边不少人却面临着“入园难”“择校难”等现实问题,该如何解决?对此,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回应,未来确需解决好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诚如陈宝生部长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个子大了”“骨架壮了”“颜值高了”“排位靠前了”,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这五年,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90%以上的残疾儿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机会,80%以上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还可以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这些成就不仅仅是一串抽象的数字,而本身就是民众的切身感受。教育领域已经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极大缓解了民众的教育焦虑,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随着这些年的政策倾斜,中西部和农村教育的短板得以弥补,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大大缩小,可谓意义重大。

不过,与此同时,仍有不少人困惑于择不择校的难题,辗转于“入园难”“入园贵”之间,纠结于“学区房”的两难困境。对于很多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而言,能不能让孩子进入一家公办幼儿园,上一所公认的好小学、好中学,甚至成了检验人生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由此,也衍生出低龄留学等诸多社会问题,并引发普遍的社会焦虑。

这样的现状当然难言满意。家长可以承载沉重的负担,也愿意肩负起未来的闸门,关键是下一代要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上好学”。以往那种仅仅满足于“有学上”的想法,显然不合适了。

这样的追求完全可以理解。孩子教育的事情,是民众对于未来对重大的期许,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事实上,这也并非是中国式家长的独特风景,任何良性的发展均高度重视教育。这些年来,随着知识与科技的普及,中国家长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这当然表明民众的教育要求提高了,但却也直接指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足与提升的缓慢。既然城市里的老百姓对几所好学校趋之若鹜,为了争夺一个公立幼儿园的学位使出浑身解数,那么只能说,公立教育资源远不足以满足需求。与其说这是一种社会矛盾的变化,还不如说这些年来教育的发展仍与民众需求不匹配,对民众需求不够敏感。有关部门应该反思,一个城市那么多中小学,为什么只有寥寥几所学校是“好学校”?

这个问题是需要直面的。已有的成绩掩盖不了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不会影响成绩。关键是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本位,切实解决好教育问题。既要解决好中西部和农村教育,也要解决好城市教育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既要解决好大学的问题,也要首先解决好幼儿园与中小学的问题。中国教育的“颜值”究竟高不高,老百姓说了才算。

让孩子“上好学”,教育责无旁贷。教育从来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私人问题,而同时是国家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公共问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