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典,来自平谷区刘家店镇,是一名大学生村官。
说起桃,大家一定会想到平谷。平谷大桃现在已经有200多个品种了,有的还作为国礼进了中南海。2015年平谷区大桃总产量达到了30万吨,总收入12.8亿元。不过说句实话,在去平谷工作前,我对桃不怎么了解,因为我是个湖北姑娘,我的家乡不产桃。当我来到平谷,吃下那圆滚滚的红嘴儿大桃,惊讶地说道:“呀,平谷大桃咋这么好吃?”
为什么平谷大桃这么好吃,这么有名呢?您先听我讲个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刘家店镇“诚信之星”评选大会上。这个“诚信之星”想评上可不容易,要通过29条评选细则的考验呢,选出的是种桃卖桃都讲诚信的桃农。那天到了评选的最后环节,结果马上就要公布了。我忽然发现,候选人邢术峰的神情有点不太对劲儿,他的脸涨得通红,双手还来回搓着。突然,邢术峰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说:“我不参评了!”大家都愣住了,会场一下变得鸦雀无声。嘿,我就不明白了,虽说这只是个“镇级”的奖吧,可也是从全镇400多个桃农中挑出来的5个候选人,评上后除了1万元的奖励,事迹还能在北京电视台直播、网络上实名宣传。谁都知道出名后大桃就不愁销路了,可为啥邢术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选择了退出呢?
这时候镇党委马书记走到邢术峰跟前:“我说邢术峰,这评选可不是儿戏,你这是闹的哪一出?”邢术峰望了一眼马书记:“我挂果的桃树地没打除草剂,可我给没挂果的小桃树地里打了一遍。咱诚信公约上写着‘果园禁止使用除草剂’,没挂果的也不能打,我不能让‘诚信之星’打折,更不能给它抹黑!我这次不够格,不参评了。”听完邢术峰的这番话,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马书记也被邢术峰的诚实守约所感动,认为他这是诚信的另一种体现,会后镇里仍然给了他一定的鼓励。邢术峰虽然没有评上“诚信之星”,可却用诚信的人品扬了名,之后大桃收购商们纷纷主动上门,他家的桃还没下树就被订购一空。
在我们城里人看来,放弃这么个评选不算什么,但对于桃农来说,评上“诚信之星”的1万元奖励可不是个小数目,起早贪黑地忙活,一年下来卖的桃也就几万块钱,更别说这奖励背后源源不断的好处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正是因为平谷有无数个像邢术峰这样讲诚信的桃农,才会有今天平谷大桃的好口碑,是诚信吸引和留住了八方客商。平谷区“诚信村、厚德果、幸福人”的发展理念,就是要让村村是诚信村、个个桃是厚德果,使桃农们都成为诚实守信的幸福人。
我们镇第一届“诚信之星”获得者李向林也是讲诚信的典范,种桃绿色科学,卖桃绝不缺斤短两。他有个绰号,叫“李行长”,他管理的可是“绿色银行”。这“绿色银行”,那还得从1997年说起。那时候区果品办为了使乡亲们快速致富,向桃农们大力推广果实套袋技术。第一次听说挨个给树上没成熟的桃子套个纸袋就能够增产,李向林有点儿不信。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自家50棵桃树上做起了实验,一半套袋,一半没套袋。结果套了袋的大桃啊,长得又大又甜,卖出了将近6000元,而那些没套袋的桃只卖了不到600元。整整相差了9倍呀!
从这以后,李向林认准了科学种桃的理儿。他除了在扩大的桃园全部运用了套袋技术,还在全村率先施用了铺黑地膜、倒拉枝等先进技术。2015年,老李家的桃卖出了19万元,比上年多挣了6万多元,成了全村的致富状元。乡亲们对他说:“您这哪是种桃,简直是开了个银行!您就是行长呀!”从此,“李行长”的绰号就叫响了。
如今,以诚信为核心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了平谷区7万桃农的金字招牌。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支持下,在绿色、科学、诚信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高品质的平谷大桃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桃农们的“绿色银行”也会越做越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