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与展望(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制度改革释放需求,得益于宏观政策与改革措施的相互衔接。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虽面临不少挑战,但依然会健康平稳向前发展。

第三,价格态势平稳。十八大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相较于过去,价格处于平稳态势。我国上世纪80到90年代是物价上涨的高峰期,那时的消费物价年均上涨率都在3%以上,一些年份甚至达到两位数,比如1988年达到18.5%。2000年之后,中国有段时间价格也上涨得比较快。在2003年到2007年之间,生产资料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有的商品价格年上涨率甚至达到20%多。十八大以来,价格运行总体是平稳的。

当前,一些生产资料价格下行与经济整体下行相关联,给部分企业经营带来了困难。这种下行本身也是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的表现,如某些行业产能过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价格下行大大削弱了消费物价上涨的冲力,使消费物价上涨没有突破3%。总的来看,价格的平稳态势对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良性作用。

第四,“两低一高”的理想状态。从宏观经济三个总量指标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达到了理论分析角度的一种最佳境地,就是高增长、低物价、低失业率的理想状态: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就业增长每年达到1300多万人,消费物价上涨保持2%左右,失业率在5%左右。这样一个良性组合的态势,在全球也是一枝独秀。

从这些年情况看,全球在近十年左右的时间有三种状态。第一种,发达经济体的状态是低增长、低物价、高失业率。就是经济增长率比较低,在1%-2%之间,物价比较平稳,但失业率高企,欧洲有一些国家的失业率达到10%以上。美国近两年有所转好,之前有些年份也超过了10%。第二种是高增长、高物价、中等水平失业率。特别典型的就是印度,印度这些年经济增长率不算低,在6%左右,个别年份甚至到过9%,但通货膨胀率较高,有些年份达到两位数。而且印度尽管经济增长比较快,但失业率也开始上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物价上涨。所以,印度莫迪政府要改革币制。第三种就是低增长、高失业、高物价。这种类型是最不理想的,表现突出的是近几年的俄罗斯,物价高企,卢布大幅度贬值,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升高。当然,俄罗斯出现这种情况有特殊的因素:经济结构单一,财政主要依靠能源出口,加上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相比来说,中国这种情况是最优的,最近这五年在国际上也是少有的。

(二)结构调整平稳有序

这些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从纵向上看,7%左右的速度是中等的增长速度,但在全球看还属于高速度。经济增长率较高,就业增长人数不断增加,物价保持平稳,这种情况得益于结构调整。我国现在处于“三期叠加”状态,就是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虽然要经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但这种阵痛是值得的,反过来看,结构调整还将会有收益期。

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从三大产业的结构角度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小幅下降,2012年占比9.4%,2016年占比8.6%,下调了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逐步下调,2012年是45.3%,2016年为39.8%,下调了不到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从2012年45.3%上升到51.6%,提高了6.3个百分点。从这三个产业角度看,结构调整在平稳有序进行。

第二,三个产业内部结构也在调整。第一产业内部调整的突出成效是,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比重上升。理论上,现在统计的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看,高新技术产业及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在上升。比如,这五年,装备制造业比重上升,技术水平也在提升。第二产业的占比从45.3%到39.8%,其中工业占到32%-33%的水平,建筑业约是6%-7%的水平。同时,建筑业的行业技术水平,特别是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机械化水平也在提升。从第三产业内部来讲,产业占比的上升本身就与内部行业结构调整有直接关系。第三产业包括物流、金融等在稳步前进,生产性服务业中一些新生业态规模也在扩张。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在加快推进,这种调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当然,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和发达经济体还不一样,他们的结构特点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在60%-70%之间,第二产业的比重在20%左右,第一产业的比重也就是5%左右的水平。有些新兴经济体的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有些第二产业的比重和我国差不多,在30%的水平。是不是因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没他们高,就是经济结构的质量不如他们呢?对此,我们要全面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不是很快。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近40年上升了二十多个百分点,但我们不能单纯用第三产业比重来衡量结构优化的程度。

第一,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所以必须有自己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很多工农业产品必须保证一定的自给率。从工业品上来说,必须有自主生产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三大产业结构相对来说还是优质的。

比如,我国第一产业保持较高比重,才能保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第一产业的比重必须保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产业的比重在40%左右的水平,是有必要的。我国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实体经济体系。否则就会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像俄罗斯那样面临高物价、低增长、高失业率的情况。

第二,第三产业要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上。应该是第一、第二产业稳步健康,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调整,增加了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从而拉动第三产业的增长。不能像一些经济弱国,第三产业发展是建立在第一、第二产业比较落后,只能靠传统第三产业来吸纳就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要能对经济起到比较好的拉动作用。在这种结构状态下,2013年—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8.5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已经达到53.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