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网评论丨【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以人民为中心破解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难题

宣讲家网评论丨【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以人民为中心破解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难题

摘要: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表现为教育自身发展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存在既不平衡又不充分的关系,与“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一要求不相适应。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人才、思辨型人才,当下标准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的教育尚不能及时、有效地适应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另外,教育发展不均更集中表现为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之间的不均衡,其中城乡之间的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

QQ图片20171027135736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行动的科学指南。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在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早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比较早地在教育上体现了出来,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判断仍然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基本事实。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表现为教育自身发展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存在既不平衡又不充分的关系,与“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一要求不相适应。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人才、思辨型人才,当下标准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的教育尚不能及时、有效地适应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另外,教育发展不均更集中表现为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之间的不均衡,其中城乡之间的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

一、教育不均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十余年来,各级政府在推进教育均衡上做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1824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国家认定,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7省(市)所有县级单位全部通过认定。十九大报告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表述这一事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95%的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目前尚有近1600个县(市、区)没有通过评估。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民对教育不均衡的切身感受依然较强,即便在被验收认定为实现了教育均衡的地区也是如此;多数地方通过规范入学秩序、集团化办学、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措施,择校的压力高峰期已过,但择校的潜在压力仍然存在,在一些地区还有可能出现反复。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就业和教育被列入“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之首。

二、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定位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两段表述出现在报告的不同部分,需要完整理解才能更好落实。

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充分当然与历史、自然、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与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也直接相关,全国不同地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同一地区学校间的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内部因素有关。然而,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办学的主体是政府,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必须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查找问题和差距。

首先,基础教育学校的布局是教育不均衡、大规模择校和城区大班额的成因。一些地方的新布局是:城区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村小、教学点。新的小学学制是2-4/3-4 分段:前2年在教学点,后3年到乡镇中心学校。由此出现低龄寄宿比例偏高,部分中西部地区三年级之前开始寄宿的小学生累计比例高达55.4%。寄宿生身高体重明显低于非寄宿制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明显低于非寄宿制学生,尤其在小学阶段;校园欺凌检出率高于非寄宿学校,学生抑郁水平64.5%,远高于非寄宿学校;寄宿也明显加大了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因此有必要依据《义务教育法》中“就近入学”的原则,为所有居民提供就近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的基本条件。

其次,在解决不均衡的问题上,不少地方依然存在较强的“就事论事”的事务意识。其中包括过于强调解决县域教育,而未顾及到因外出务工、交通便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生源跨县域流动情况。不少地方总想在当地办一所比较好的学校,而这样的学校仅能解决当地小部分孩子的上学问题,却忽视当地所有居民子女的受教育需求,忽视当地居民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因此在不少地方“超级中学”呈现垄断化趋势,特征是位于省会或大城市、学校规模大、垄断当地一流生源和教师、毕业生垄断一流大学在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指标。在一些地方,超级中学甚至面临着失控的危险,使“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被颠覆、基本学制被改变、基本学校类型被改变。

再者,教育不均衡、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评价方式不够专业导致补习问题久治难愈,学生的学业负担偏重,难以有效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教育公平的价值未能有效贯彻,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受到阻碍。怎样实现学生在自己居住地就近接受义务教育的愿望,怎样维护整体教育均衡和良性教育生态,是在教育上落实以人为本和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急需实现的目标。

解决上述问题已不是简单采取技术层面的措施就能实现目标,也不能仅仅沿用过去已经采取的措施,而需要从认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出发,更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质,需要深入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高度,维护人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

教育的综合改革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主要任务,这方面的改革受多重因素影响进展缓慢,成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教育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思路出发,就需要在新的时期加快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的教育综合改革,才能加速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其中急需改革的有:

切实简政放权,大力减少行政部门对正常教学的干扰,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释放教育活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全国面上的调查表明,各地学校每年所收到的各个政府部门的文件在400至1200份之间,学校为之花费精力和时间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治理体系必须从学校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二元治理结构,转型为学校、政府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边协同治理结构。改善政府和学校的关系,给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给各方教育当事人提供更大的机会和空间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促进学校与社会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方便民众办事,方便学校办学。要切实解决检查评比多、随意性强、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能多部门联合的就不要重复检查,并逐步推进在学校章程基础上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要加快完善国家教育标准体系,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要坚持公开透明,基础教育的质量报告、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报告、专业评估报告、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教学质量常态监测数据都要向社会公开,通过扩大教育当事人的知情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建立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制度,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履行教育职责。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让学校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办学治校上。

教育部门要从学校反映最多、师生愿望最迫切的事做起,在教育教学指导、质量监测评估诊断、就业创业指导、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出发,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

各级教育都需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关心支持,针对近些年青年优秀人才入职当教师人数比例下降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成长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以人民为中心,办服务人民的教育,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连元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