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具备科学素养的领导干部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广阔天空中脱颖而出、厚积薄发?如何充分展现科学文化的独有魅力?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
一是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科学素养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通过掌握科学思想、浸染科学文化、秉持科学精神,实现合理有效决策。毛泽东同志要求干部在决策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摒弃工作过程中的主观臆测、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科学决策以科学论证为依据,而不是简单以行政命令为推手,更不能以领导的主观好恶为转移。领导干部在学习和调研中需要凝聚集体智慧,弘扬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从发展变化中把握客观规律,遵循规律开展工作,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保证和推动国家方针、政策的科学贯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二是充分释放科技人才活力,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更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习近平同志早在正定工作期间,就建立了“人才”账,大讲“知、举、用、待、育”的人才经。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创造出流动、开放、竞争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激发科技政策活力,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就能实现创新驱动。领导干部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全球视野,聆听时代声音,积极灵活地运用科技政策指导业务工作,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
四是积极倡导创新文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20世纪伊始,物理学的“两朵乌云”催生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进而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在某种角度上来说,信息即关系。科学技术内含的多维关系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推动改革的重要挑战。一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科技实力发展尚处于爬坡期,技术创新需要与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另一方面,科技形象在国家社会发生了嬗变,科学技术的风险性日益突显。基于此,领导干部亟须努力探寻科技文化基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传承载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