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情怀“不寻常”
5年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响彻中国大地。激荡时空的声音,道出了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执政品格——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习近平以放眼全球的视野,心怀天下的胸襟,发出了激荡民心的号召。
十九大后习近平的首次出访,浓浓的人民情怀贯穿始终。作为大国领袖,习近平在外交场合不寻常的情愫流露,让世界印象深刻。
在10日出席APEC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说,“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中国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也是我牵挂最多、花精力最多的一件事情。”
当习近平讲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时,引起全场长时间热烈掌声。“习近平主席让我感受到真正为人民着想的情怀。”韩国总统文在寅说。
这种“为人民着想的情怀”,也流露在习近平对到访国民众的脉脉温情中。
抵达河内后,习近平的第一场重要活动,就是出席越中友谊宫落成移交仪式暨河内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仪式。
越中友谊宫是中国援建越南的标志性工程,不仅是中越传统友好的见证,还会成为两国民心相通的桥梁。漫步其中,不仅能看到拥有1500个座位的剧院,还有茶室、图书室、中医理疗室、中文学习室等功能区。
“今天的仪式太令人激动了,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平地,”越南姑娘潘海英说,“虽然还没正式开业,我和家人每次路过这里,都会停下来看看。在河内,人们都知道有个越中友谊宫。”
在老挝首都万象,习近平专门抽时间会见了友谊持续达半个多世纪的奔舍那家族友人。
“我一直都很惦记你们。这次来老挝访问,我嘱咐外交部,无论如何也要安排时间见见你们。”习近平说。
近半个小时的会见中,习近平回忆起奔舍那家族在北京生活和在八一学校学习的点点滴滴。习近平说:“奔舍那家族同中国的友谊已经成为两国友好的一段佳话,是国家间讲平等、重感情的典范。”
上世纪60年代,奔舍那家族中有8人在北京金鱼胡同生活,绰号叫“小胖子”的萨马诺·奔舍那当年在北京八一学校上学,是习近平的同窗。
习近平说:“我向老挝同志提出,中老合作要更多地倾斜在民生上,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座的奔舍那家族友人非常感动,有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同样激动的还有71岁的退休教师玛莱索。
14日上午,在万象玛霍索综合医院,习近平和本扬一道走进眼科病房,同两名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康复的老方病患亲切交流。
在眼罩揭下那一刻,玛莱索激动不已:“感谢习总书记!是您派遣的中国医生为我们治疗,让我们重见光明!”
在十九大后首次出访的5天时间里,习近平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密集开展近40场双多边活动,广泛接触多国各界人士。
“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大局,以政治家的境界阐释理念,以战略家的眼光发出倡议,以实干家的气魄推动合作,以外交家的风范凝聚共识”,外交部长王毅总结的这4个“以”,正是习近平此次出访的真实写照。
get到这个,你是不是该点一个大大的“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