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以质量提升赢得国际竞争(2)

中国制造:以质量提升赢得国际竞争(2)

企业层面:基础能力、工艺、质量管理体系等有待提升

基础能力不足。以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为代表的“四基”,仍存在质量不稳定、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低等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我国50%的机械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重大设备生产的母机、高端医疗仪器、高级精密仪器及其核心元器件等主要依靠进口。

企业质量体系管理不完善。不少企业对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质量管理流于形式,“重规模轻质量、重设计轻工艺、重主机轻‘四基’、重产品轻配件、重销售轻服务”的“五重五轻”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中小企业,多停留在“粗放式”质量管理阶段。

3、促进中国制造业质量提升需多维合力

加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建设

推动全社会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理念,倡导工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准则。引导企业从业人员专注品质、精益求精;经常性地开展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活动,不断提高全民质量意识,通过竞争让假冒伪劣产品退出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广泛宣传质量文化,树立正面典型,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氛围。

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质量领域的监管作用

牢固树立质量法治理念。尽快研究制定并完善产品安全、产品担保、产品责任等方面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对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执法。加快健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质量法治监督机制,落实分级属地执法责任。

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完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及节能标准。建立一批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标准,提升与制造业相关的国家质量计量、检测溯源能力。建立质量管理宏观监测体系和发布制度。加快产品检测评价体系建设。加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检测的实验室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专业检测技术联盟。

完善政府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政府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监管责任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格局。全面落实质量监管要求。建立健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强制退出。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信息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形成有利于质量发展的市场机制。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防止不正当竞争。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和废止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形成公平竞争、信息透明、优胜劣汰的营商环境,形成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质产品、优秀品牌和优势企业聚集的良性机制。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平台。探索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将质量诚信与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融资信贷等结合,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在企业注册登记、生产许可、强制性认证等工作中,将质量信用情况纳入基本考核条件。完善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构建规范化、制度化信用管理机制。按照“守信便利、失信惩戒”原则,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

以“四基”建设为抓手推动重点产业能力提升

加强制造业“四基”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及共性技术。推动实施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质量攻关。针对重点行业,组织攻克一批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方法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大力提高国防装备的质量可靠性,增强国防装备实战能力。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动品牌建设

加快建立和推行质量首负责任、首席质量官、重大质量事故报告、缺陷产品召回等制度,全面落实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企业主体责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企业要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支持企业充分运用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立和有效利用产品质量数据库,实现科学高效管理。

推动制造企业品牌管理体系建设。支持制造企业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深化质量监管的国际交流合作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主办、协办国际质量大会,交流质量管理和技术成果,开展务实合作。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一致性,建立双边、多边质量合作磋商机制,参与质量相关国际和区域性标准、规则的制定,促进中国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体系与国际接轨。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鼓励国内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开展国际质量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技术和高端人才。

(作者:魏际刚,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赵昌文,系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