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勇:党的十九大切实加快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步伐(2)

杨宜勇:党的十九大切实加快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步伐(2)

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着力点

(一)经济建设现代化

经济建设现代化一般是指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变革的历史过程。面对经济新常态,未来我们既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着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我国经济发展要在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根本转变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早日迈向中高端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使得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早日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不断完备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争取早日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届时我国不仅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而且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政治建设现代化

未来我们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要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政治建设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我们要通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一步完善各方面制度,有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让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高度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早日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届时我国不仅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而且将建成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文化建设现代化

中国的文化建设现代化就是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未来我们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又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确保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通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使得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高。早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届时我国不仅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而且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社会建设现代化

社会建设现代化抽象地说就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未来我们既要大力发展和保障民生,又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紧紧抓好民生建设,让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早日形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使得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届时我国不仅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而且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将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就是指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未来我们既要抓单位的生态文明现代化,又要更加重视个人的生态文明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要狠抓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早日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深度打造美丽中国。尽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使得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尽快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状况明显改观,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碧的国土开发格局形成,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改善。届时我国不仅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而且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