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纠“四风”首先要聚焦形式主义这个顽症

崔文佳:纠“四风”首先要聚焦形式主义这个顽症

形式主义之所以难根治,因为它总是摆出一副“政治正确”的漂亮面孔,看上去都是在紧锣密鼓地贯彻上级精神,雷厉风行地落实上级要求,其实是轰轰烈烈地走过场,层层加码搞形式,基层的同志苦不堪言,还不敢质疑。纠正“四风”,必须建立起唯实的评价方式——考核政绩时,不光看材料数据,更要实地考察,看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不光听干部的汇报,还要多听听基层的评价,多走进群众,问问他们的实际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缘起于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总书记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将反“四风”作为重要着力点,刷新了党风政风,净化了社会风气,提振了人心士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四风”虽成效显著,但还有树倒根存、隐形变异等问题,存在相当的顽固性反复性,这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别是位列“四风之首”的形式主义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高压态势下,形式主义究竟是如何潜伏变异的?从近段时间见诸报端的案例可见端倪。比如,领导干部下基层身在心不在,察实情走马观花,听汇报心不在焉,把现场当作秀场。比如,贯彻上级指示拿会议次数标榜重视程度,大会小会省里开完市里开、县里开完乡里开,折腾得基层干部没空抓落实。凡此种种映照着新版形式主义的代际特征——表演性更强,隐蔽性更高,如“变色龙”一般见机行事地变换腔调、拗着造型。

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批评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多年过去,为何依旧没能消灭这一作风之弊?

这首先源于形式主义天然的“保护色”。内容与形式,本身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工作总要依靠一定形式,调研摸排情况,开会传达精神,本身并没错。不过,形式永远需要内容支撑,一旦形式大于内容,甚至脱离内容,为了“形式”而“走形式”,那就成了形式主义。在形式与形式主义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这块模糊地带就是投机取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形式的丰富多样往往给人工作热火朝天之感,这加速着一些人的思想病变,与其苦干实干最终默默无闻,倒不如避重就轻,以形式的热闹花哨“脱颖而出”。有人将形式主义比作“臭豆腐”——于当事者而言,闻着臭吃着香,常常“事半功倍”。

形式主义之所以难根治,因为它总是摆出一副“政治正确”的漂亮面孔,看上去都是在紧锣密鼓地贯彻上级精神,雷厉风行地落实上级要求,其实是轰轰烈烈地走过场,层层加码搞形式,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基层的同志苦不堪言,还不敢质疑:指出问题会不会唐突了“上级意思”?贸然反对会不会显得“不讲政治”?思来想去,最后的选择大多是无可奈何地配合形式主义的表演。

打击形式主义是一场攻坚战。尤其是随着新局开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等待着我们去回应,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破解。重任在肩,决不允许轮子空转、光说不练。我们必须拿出手段和力度,而破题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评价考核、张扬实干导向。形式主义固然有种种“保命符”,但滋生的根本动力在于一些党员干部眼睛“一味向上”。纠正“四风”,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摒弃看表象、重形式等浮夸取向。尤为重要的是,建立起唯实的评价方式——考核政绩时,不光看材料数据,更要实地考察,看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不光听干部的汇报,还要多听听基层的评价,多走进群众,问问他们的实际感受。以评价标尺引领作风导向,形式主义的空间将越来越小,投机取巧、敷衍了事之风才有可能渐渐止息。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锲而不舍刹歪风、驰而不息扬正气,从打击形式主义做起,拆掉横亘在党和群众之间的“墙”,党的方针政策才会有公信力,党员干部说话办事才有号召力,各级党组织才会有凝聚力,而这点点滴滴都将汇聚成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