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林: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李华林: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为新时代金融发展与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取得显著成就。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日趋完善,企业融资渠道更为多元,金融资源分配效率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应对外部冲击、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但是,我国金融体系仍存在不少痛点和难点问题。例如,资金脱实向虚、自我循环,实体经济发展“融资难、融资贵”;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虽已启动,但市场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违法违规乱象丛生,金融监管亟待完善等。

当前,金融体系日益复杂,金融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不少风险挑战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依靠改革推动金融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道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应是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全面推进。其中,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增加外汇市场主体,让更多金融机构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参与其中。

“金融业是竞争性行业,还应进一步有序扩大对外开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说。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竞争机制愈加完善,金融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当前世界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业对外开放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有序、稳步推进,同时要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完善外汇管理制度,严防跨境资本异动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带来的冲击。

日前,我国决定将大幅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的投资比例限制。包括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3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等等。

“这意味着我国金融业正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日益融入全球金融大市场,有助于金融业继续市场化、国际化改革。”董希淼说。

在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要优化市场竞争环境。董希淼认为,金融机构改革应继续深化,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元化、市场化的金融体系。积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强化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我国总体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仍然偏低。因此,要立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导向,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着力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功能,优化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使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显著提高。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更好满足不同企业的发债融资需求。

此外,还应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