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志军:深入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9)

(二)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

改革创新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精神动力,指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个大时代: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20世纪下半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在这两个时代,我们党把握历史机遇,相继实现了“站起来”和“富起来”的目标。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科技革命的迅猛推进,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危机和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标志的当代资本主义危机,使得改革与创新成为新一轮世界潮流,人类进入到改革与创新的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这一背景下,要实现“强起来”的目标,就必须勇于开拓。

改革创新既是世界大势,也是解决当今中国发展难题的时代要求。当今中国发展面临新的改革瓶颈。改革难,难在哪里?第一,它是“全面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单个领域、单个层面的改革已经难以奏效了,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第二,它是“攻坚性改革”。表明好改的都改完了,剩下的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面对的是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必须触及既得利益格局。第三,它是“治本性改革”。要求通过改革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而不仅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强调要“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以“深度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全面开启;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以“现代法治”为目标的改革全面开启;六中全会通过的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文件,标志着以“制度建党”为特征的改革全面开启。当今中国面临的改革难题前所未有,深化改革的力度也前所未有,这里始终贯穿的都是勇于开拓的改革创新精神。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